忏悔|“我忘了,女儿才7岁!”一位妈妈的深夜忏悔看哭无数人……
\\\"
我一直觉得,激励孩子学习与成为耐心包容的父母并不矛盾。
孩子们遇到困难,需要的是我们的帮助和引导。吼骂和催促,并不能够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我们多一些耐心,跟孩子一起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切才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
「我是一个残忍的母亲。」
Sara 半夜 2 点没睡觉,默默在手机上输入这几个字。
Sara 家女儿今年 7 岁,上小学二年级,因为之前没有英语基础,每次默写英文单词对女儿来说都是一场硬仗。
这一次默写又是这样,女儿擦了写,写了又擦,一共就十几个单词,她硬生生默写两个多小时。
等到 Sara 检查时,竟然还是写错了一大半。
「接着默写吧!」Sara 心里急出了一团火。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电影《五彩缤纷》
女儿哇得一声,哭出来。
「哭也没用,默写不好,今天晚上别睡了。」
Sara 不理会,把练习本甩到书桌上,女儿乖乖地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继续写。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接近十二点的时候,女儿都默写对了。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电视剧《美雨》
收拾完作业本,Sara 让女儿去刷牙,过了十分钟还没见从卫生间出来。
等 Sara 去卫生间看情况,发现女儿趴在马桶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沾满牙膏沫的牙刷。
看着那个小小的身体蜷缩在地上,Sara 一下子崩溃了。
事实上:她只不过是一个 7 岁的孩子。
01
孩子你慢慢来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于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原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书中卷首中的一段话。
“孩子,你慢慢来!”
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是啊,教育孩子是急不得的。你必须慢慢来,春雨润物,循序渐进,慢慢地陪伴、等待孩子长大。当大人觉得小孩该学习什么、该了解什么时,总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小孩的身上,脑海中何曾问过小孩的意愿?小孩的身心发展是不成熟的,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也许动作很慢,但总有做好的时间,不要看到慢腾腾,就强加其成人的行事模式。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天地。作为青蛙的我已忘记自己是怎样长大的,更不能切身理解蝌料的想法,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志就明显有心急的嫌疑。
“你看你啊,讲了几遍还不明白吗”“怎么到班里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把书拿出来” 等的话语经常不经过自己大脑就熟练地从口中蹦出,说完后还根本意识不到有什么不妥,反而更让自己心里添堵。
02
觉得孩子做得不好
其实他已经拼尽了全力
大人认为很小的一件事,在孩子眼里可能比天还要大。
很多时候,大人传达给孩子的是:
这么点的小事都做不好,你应该克服困难提升自己,逼着孩子去挑战。
可孩子接收到的是:
我明明已经很害怕了为什么还要我去挑战,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不能让大人满意。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电影《孤胆特工》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