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 二 )
我对钱也不放心 。 我只知道拼命存钱 , 生病的时候连钱都不想花 , 还得患得患失 。 生活质量可想而知 。
而这样的负面情绪会伴随孩子一生 。
一个在原生家庭习惯性因为内疚而妥协的孩子 , 长大后依然会因为内疚而妥协 。 很多因为摆脱负罪感而做出的决定 , 根本不是对自己负责 。
03
作为父母 , 我们应该很清楚——
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 只有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 , 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守护者 。
文章图片
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只有总结和吸取教训 , 才能防止孩子因为错误的教育方法而受到终身影响 。
1.正确看待孩子的错误
每个人都会犯错 。 成年人经常犯错 , 更别说孩子了 。
爱因斯坦说过 , 一个从不犯错的人是因为他从不尝试新事物 。 只有让孩子尝试并接受自己的错误 , 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
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引导 , 而不是羞辱和过度的批评 。
因为真正舒适的亲子关系总是轻松自由的 , 而不是紧张的 。
不要随意用父母的威严压迫孩子 , 不要感情绑架 , 不要太苛刻 , 做孩子坚实的后盾和支持者 。
文章图片
2.不要付出太多 , 也不要被自己感动
有人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因为他永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甚至父母也要给他足够的空间 。
否则 , 你自以为是的关心很可能会成为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
还记得《小欢喜》年的英子妈妈吗?她致力于照顾英子的饮食和日常生活 , 但作为回报 , 却是英子的彻底崩溃
文章图片
最后 , 英子差点跳进海里 。 这一刻 , 妈妈意识到完全接管孩子的生活是不对的 。
孩子有自己的生活 , 自己的决定 , 也有自己的空间 。
口口声声说“为你好”的父母 , 其实是想在孩子身上实现梦想 。
作为父母 , 我们应该明确一点 , 不管孩子和父母有多亲近 , 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 。
父母的价值不在于孩子 , 而在于自己 。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完全是自己的意愿 , 不应该把责任强加给孩子 。
3.以身作则 , 好好陪伴你
尊重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爱好 。 我们应该是引导者而不是操纵者 。
想要孩子优秀 , 不必强求 , 但要努力做自己 。 因为孩子永远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 他们会成为你 。
放弃自己 , 掌控孩子的生活 , 无异于从树上找鱼 。 这样一来 , 概率就会不尽人意 。
文章图片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 , 我突然想起了胡适关于儿童的名言——
我不是你的前传 , 你也不是我的续集 。
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是一个与我不同的灵魂;
你来不是因为我 , 你来是因为你对生活的渴望 。
你自由了 , 我爱你 。
但我不会“以爱的名义”控制你的生活 。
深思 。
作为父母 , 我们要做的不是控制 , 而是成全 。
【“孩子背书,妈妈自虐”:内疚式教育,有多可怕?】放过孩子 , 不要让孩子带着愧疚的枷锁失去美好的童年
- 妈妈做饭的神态描写 给孩子做饭的喜悦心情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特殊时期:3岁孩子咬破水银体温计,妈妈60秒专业处理 获医生点赞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妈妈在线发问:女儿读大一,未婚先孕,男生不负责,我该怎么办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