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踩过几个育儿坑,悟出了一句十字护身箴言( 二 )

  
家长虽然觉得很难 , 但认为只是自己不会育儿 , 或早期爸爸缺失造成的 。   
可万一真正的原因是孩子可能患有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呢?那家长可能需要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 才能更好地帮助到孩子 。   
不定义准问题 , 就很难找准解决方案 。   
问自己:  
“这真的是最根本的问题吗?还是自己主观了?”  
03  
中医的比喻  
战略性育儿 , 跟战术性育儿解决问题的思路很不一样 。   
我来打个比方 , 不知恰当不恰当~  
战略性育儿 , 有点像中医行道:抓本质 , 观整体 , 调开阖 。   
你如果不信中医 , 没关系 。 但中华民族辩证思想的大智慧 , 还是值得尝试了解下~  
抓本质  
如果我们有哪不舒服去医院 , 会拿到一堆检查单子和医生对病名的定义 。 比如白细胞减少 , 过敏性鼻炎等等 。   
然后会收到各种各样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吃药 , 输液 , 或者手术 。   
但是在一名真正的中医眼里 , 无论病名叫什么 , 其实都在于解决一个本质问题:  
这个人本身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怎样?  
只要引起身体不适的本质问题是一样 , 治胃病的药也能用来治便秘 。   
育儿其实也一样 , 很多问题需要简化 , 抓本质 。   
比如我们经常被一些细枝末节的现象困扰 , 像注意力不集中 , 做事不坚持 , 提不起兴致 , 不努力上进等等 。   
但究其背后的原因 , 可能都是同一个:  
没有兴趣导致内驱力不足 。   
这样化繁为简之后 , 就知道应该把力气花在“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兴趣上”了 。   
这些年我踩过几个育儿坑,悟出了一句十字护身箴言  
文章图片  
观整体  
西医其实也有整体观 , 并不只是头疼医头 , 脚痛医脚 。   
比如针对患有ADHD的孩子 , 西医也会建议从家庭环境入手 , 用大运动来改善 。   
但中医的整体观更全面 , 更精微 。 当然 , 你也可以说是更玄妙 。   
我自己的感觉是 , 即使是针对肉体上的问题 , 中医比西医更注重从精神生活层面改善 , 包括和周围能量场的交互等等(比如社交场合 , 或大自然) 。   
育儿不也应该是这样吗?  
和父母关系不好 , 会导致厌学;  
生活环境太嘈杂 , 会导致行为控制力的下降;  
天生神气敏感 , 会导致“社交慢热”和难安抚;  
......  
如果只盯着问题本身 , 没有从整体全局来考量 , 就很可能看似解决了这个问题 , 又冒出了另外一个 。   
观整体 , 会帮助我们更懂孩子 , 更理解他们 , 更好地帮助到他们 。   
这些年我踩过几个育儿坑,悟出了一句十字护身箴言  
文章图片  
调开阖  
中医养生讲究有开 , 也要有阖 。 简单讲 , 就是能量用完了 , 要能收回来 。   
很长时间以来 , 咱们孩子的学业负担很重 , 别说运动了 , 连休息放空的时间都会被挤占 。   
其实 , 孩子的状态也反应了我们大人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  
工作时消耗精力 , 回到家把孩子安顿完了 , 也会通过电子产品打发时间 , 还经常睡的很晚 。   
这些都是在耗精力 。   
时间一久 , 觉得身心失衡也不奇怪了 。   
我在6月闭关以前 , 因为带孩子和写公号 , 就长期处于“开大于阖”的状态 。 直到身体有了反应 , 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衡 。 赶紧悬崖勒马 , 降低更文频率 , 才把状态调整了回来 。   
这些年我踩过几个育儿坑,悟出了一句十字护身箴言  
文章图片  
开头说过的那些育儿坑 , 如果踩了四五年还在踩 , 或者老大踩完老二接着踩 , 那就真得反思下自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