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一句话惊醒千万父母:你家还在“红白脸教育”吗?

已为人母的“跳水女皇”郭晶晶在一场活动中被问到孩子的教育问题 , 她颇有心得地说:  
“我们俩的想法比较一致 , 没有说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这样的 , 更多的是希望他可以懂事、有礼貌 。 ”  
其实 , 中国传统的家庭往往是严父慈母的家庭教育方式 , 现在家庭虎妈猫爸的角色互换也比较常见 。   
总之 , 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 夫妻双方责任分明 , 一个批评 , 一个安抚 。   
我们就常听到孩子这么说 , “我觉得妈妈好 , 妈妈不打我 , 爸爸很凶 , 还经常打我屁股 , 我害怕他 。 ”  
或者就是“妈妈很严厉 , 什么都要管我 , 爸爸就对我很好 , 什么都依着我 , 要什么都给买 。 ”  
这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方法很普遍 , 很多人都觉得这种方法很“平衡” , 家里既有一个能唬住孩子的人 , 也有一个能照顾孩子情绪的人 。   
但是 , 这种教育方式真的对孩子好吗?一点也不好!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要求不一致 , 会导致不良后果 。   
郭晶晶一句话惊醒千万父母:你家还在“红白脸教育”吗?  
文章图片  
郭晶晶一句话惊醒千万父母:你家还在“红白脸教育”吗?】如果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 , 比如:对于写作业和玩电脑 , 爸爸觉得总惦记玩电脑 , 心静不下来 , 写作业也拖时间 , 先玩电脑 , 满足了 , 不再惦记 , 能够安心写作业;妈妈觉得一玩电脑心就野了 , 不会有玩够的时候 , 反而更加惦记 , 先写作业 , 再玩电脑才可以 。   
现在的孩子很聪明 , 懂得利用父母的矛盾钻空子 , 妈妈不同意就找爸爸 , 爸爸不同意就找妈妈 , 然后以父母另一方做挡箭牌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   
心理学上有一个手表定律—当一个人有一只表时 , 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 , 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 , 却无法确定 。   
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 , 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   
教育分歧并不可怕 , 可怕的是父母各自脸谱化 , 父母一个唱红脸 , 一个唱白脸 。 在家庭中父母不同的教育准则 , 反而更容易让孩子陷入忙乱 , 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 。   
拿破仑说:宁愿要一个平庸的将军带领一支军队 , 也不要两个天才同时领导一支军队 。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统一战线 , 最好的教育是没有“双标” 。   
郭晶晶一句话惊醒千万父母:你家还在“红白脸教育”吗?  
文章图片  
1.双方要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保持一致  
在传统的“红白脸”教育方式中 , 白脸一味地建立规则 , 而红脸一味地破坏规则 , 这两种方式相互抵消 , 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就是1+1  
就事论事才是教育的真理 , 并且双方要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保持一致 。   
有的父母一开始也想要给孩子立规矩 , 但遇上孩子哭闹两下 , 折腾一番 , 一方家长就心疼了 , 妥协了 , 于是规则被晾到一边 。   
孩子于是知道了 , 爸妈的规则不过就是个摆设 , 我哭一哭妈妈/爸爸就会心软 , 规则就可以不遵守 。   
郭晶晶一句话惊醒千万父母:你家还在“红白脸教育”吗?  
文章图片  
2.对于规矩和要求 , 一定要有一致性  
同一个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要一致 。 比如昨天孩子在家里玩皮球 , 你没有说什么 , 今天孩子还是这样做 , 你却斥责孩子说“不能在家里玩皮球” , 这样的不一致会让孩子感到非常困惑 , 也不利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   
当然 , 不同家长对于执行规则也要一致 。   
比如妈妈限制了孩子在家玩ipad的时间 , 会严格督促 , 而爸爸在家的时候 , 却不予理会 。 那么造成的结果就可能是 , 孩子会在只有爸爸在家的时候玩ipad没有限制 。 孩子就会觉得还是爸爸在家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