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心理学家:养男孩有三忌,12岁前家长尤其要注意( 二 )
高三那年,爸爸妈妈空降回来,想要参与他的成长。但此时的季杨杨性格叛逆,对他们很是抵触。
父亲的教导在他身上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让他越来越反感。
文章插图
李玫瑾老师说:家庭抚养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子女的心理抚养。
0-12岁的孩子,正处于对父母的“依恋期”。
跟父母长期、持续的亲密接触,能给孩子带来生命初期的愉悦记忆,也是孩子形成心理自制力的基础和资本。
在孩子生命早期,如果长期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孩子就很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产生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幼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的孩子,长大后才会叛逆、难管。
文章插图
尤其是3岁之前,孩子跟着谁,更容易对谁产生心理依恋,长大后更容易听谁的话。
只有陪伴孩子的成长,监督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的成长,才能及时地发现孩子的需要,解决孩子的需要。
文章插图
忌“只要求孩子,不要求自己”
去表姐家做客,发现他们家是这样的:
孩子在写作业,表姐坐在一边玩手机,时不时瞄两眼孩子,发现孩子在走神,立刻呵斥孩子:“干什么呢?专心写作业!”
孩子不服气地说:“凭什么我要写作业,你却可以玩手机?”
有时候,他们一家三口看电视,地板上瓜子壳、花生壳、面包屑、塑料包装袋扔得到处都是,爸爸抱怨妈妈太懒,不知道打扫卫生,妈妈指责爸爸眼里没活,最后两人齐刷刷地使唤孩子:“去把地扫扫。”
孩子没好气地嘟囔道:“你们都不扫,凭什么我扫?”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吸收性心智”,是指儿童无意识的记忆力,吸收环境并加以适应以形成人格的能力。
蒙台梭利曾比喻吸收性心智为海绵和照相机。意思是说:孩子都是盯着父母长大的,父母什么样,孩子就学成什么样。
李玫瑾老师也曾在圆桌派上讲到:孩子的表现,一定是父母的折射。
文章插图
作家鲍德温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偶尔我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
2004年安徽理科状元说,“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而清华才女武亦姝的爸爸,每天下午后4:30关机。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最好的教育是影响,父母只有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长成父母所期待的样子。
文章插图
心理学家张怡筠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从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但父母每一点改变,都给孩子多了一点机会,多了一份胜算。
想要孩子拥有一份健全的人格,父母一定要统一战线。
想要孩子温暖懂事,父母一定要给足孩子心理营养。
想要孩子长成自己期待的模样,父母就要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只有内因外因共同作用,我们的孩子才能长成理想中的样子。
—— End —— 
- 排毒养颜胶囊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女人排毒养颜最好的药
- 还有什么好吃的适合做给他们吃呢 适合老人的营养粥
- 有没有什么养生的小茶方中草药 平时喝什么养生饮品最好
- 江南的美食在春季百姓日用何事何物来养生 春季干燥喝什么粥
- 中医如何做到两者兼顾养生调理 阴虚和阳虚同时存在吃什么药
- 男士养生会所怎么样 加盟男士美容养生馆项目
- 私黛私密护理套装的主打成分有哪些 私密养护朋友圈宣传
- 健康养生方面应注意些什么 秋季起居应遵循的原则是
- 夏天喝什么茶比较好 秋季养生茶
- 养脾胃最有效的食物有哪些 健胃补脾最好吃什么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