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娃”也是个技术活,怎样抱娃才既舒服又安全?
毕业季刚刚过去 , 一些毕业生的为人父母身份逐渐浮出水面 , 抱娃参加毕业典礼似乎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 这些“毕业抱娃族”在大学期间不仅同时完成了学业和婚姻 , 更孕育出了新的生命 , 真可谓是一箭三雕!
文章图片
但初为人父母 , 关于新生儿的一切都没有什么经验 , 单单就拿“抱娃”这一件看似简单的动作来说 , 就可能难倒了不少新手爸妈 。 其实 , 怎样“抱娃”真是一门学问 , 千万别把抱小孩当小事儿 , 这可是个技术活!
文章图片
由于宝宝在出生后1年内会经历脊柱生长发育的3个重要阶段 , 所以 , 抱娃这件事情在不同年龄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细节 。
第1个阶段是出生后3个月内 。 这个阶段宝宝的脊柱是C型的 , 这也是他们在子宫里蜷缩的形状 , 而且非常柔软 , 颈背部肌肉力量弱 , 脊柱没有能力支撑整个头部和背部 。 因此 , 对于3个月内头控不稳的宝宝 , 我们建议多以横抱为主 , 以减轻脊柱负担;但有时为了避免宝宝吐奶 , 可以适当斜抱或竖抱 , 这样还能起到锻炼颈部肌肉的作用 。
第2个阶段是出生后3个月到6个月 。 这时宝宝颈椎曲度形成 , 颈部肌肉越来越发达 , 开始学会抬头挺胸 , 对周围事物好奇心也会增大 , 这个时候可以用手托住宝宝的脖颈把他竖起来抱 , 满足宝宝对外面世界的新鲜感 。 但有时因为HeadLag和一些原始反射 , 宝宝会出现突然头向后仰的情况 , 家长们还是要尽量用手虚托住后脑勺保护一下 。
第3个阶段是出生后6个月起 , 宝宝逐渐形成胸椎后凸 , 脊柱周围肌肉也进一步强化 , 可以不用任何支撑就能单独坐着 , 可以增加竖抱的次数和时间 。 到了1岁以后 , 宝宝腰椎曲度开始建立 , 可以自由地进行翻、趴、坐、爬、站等动作 , 此时 , 家长应少点抱宝宝 , 让他们放开了成长 。
文章图片
光抱娃这一件事就这么多讲究 , 年轻的爸爸妈妈不禁要问:可以用背带或腰凳代替徒手抱娃么?当然可以!不过 , 如果背带或腰凳用不对 , 也是分分钟“要命”哦!
【“抱娃”也是个技术活,怎样抱娃才既舒服又安全?】美国儿科学会有一项研究显示:1991年至2011年期间 , 平均每年有66,000人婴儿因育婴产品相关的伤害被送至急诊 , 其中与婴儿背带相关的最高 , 占到了19.5% 。 一般来说 , 6个月内的宝宝骨骼柔软 , 脊柱容易变形 , 头颈腰力量非常不稳定 , 不建议这个时候使用背带或腰凳 。
文章图片
等到6个月后 , 宝宝脊柱从C型慢慢向S型过渡 , 就可以使用背带或腰凳了 。 现在很多背带和腰凳都是二合一的了 , 但无论是何种款式 , 最关键检查两点:一是脊柱 , 二是髋关节 。
首先 , 腰凳的受力点是臀部 , 脊柱需要承受更多的外来冲击力 。 当宝宝面朝内时 , 我们出于本能会用手保护宝宝的背部;而当宝宝面向外面时 , 往往会忽略对宝宝脊椎的保护 , 这时要保证宝宝下背部紧贴父母 , 大腿和背部呈直角 , 否则会因腰凳前倾导致宝宝重心下滑 , 坐姿不稳 。
再一个就是髋关节 。 宝宝刚出生时 , 髋关节还没发育成熟 , 当宝宝两条腿处于外展屈曲体位时 , 股骨头会稳固地嵌在髋臼窝中 , 促进髋关节发育;但当宝宝两条腿下垂打直时 , 股骨头可能会从髋臼窝中滑出 , 使关节软骨压力增加 , 最终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 。 因此 , 坐在腰凳上要保证宝宝双腿外展屈曲 , 像青蛙一样打开 , 呈“M”型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