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姥姥亲还是奶奶亲?”问这话就先输了,孩子和谁亲看父母咋引导
文章插图
当下适龄年轻男女,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结婚生孩子后,多数的家庭模式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和孩子,可见孩子的地位有多高,是名副其实的姥姥和奶奶的“掌中宝”。
“姥姥亲还是奶奶亲”,姥姥和奶奶都喜欢这样来逗孩子,小小年纪的萌娃常常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答案惹得姥姥或者奶奶伤心。其实问出这话就先输了,孩子和谁亲,主要看父母咋引导。
姥姥带大外孙,外孙却说“和奶奶亲”,这样的伤心请不要走心
文章插图
小航刚出生时身体孱弱,爸妈要上班,退休在家的姥姥将孩子接回家,精心照料,小航一日比一日健壮,姥姥累并快乐着。
到了三周岁,爸爸妈妈将小航接回家上幼儿园,一起住的奶奶可以每天见到小航,从小带大小航的姥姥,身边却空无一人,非常想念孩子。
到了暑假,妈妈带小航来探望姥姥,几个月没见,姥姥把小航紧紧抱在怀里,小航却说想奶奶,姥姥心里不是滋味,问小航“姥姥亲还是奶奶亲”,小航不假思索地回答“奶奶亲”,姥姥伤心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文章插图
小航的妈妈劝姥姥童言无忌,这伤心没必要走心,她找出小航以前和姥姥在一起的照片,讲给小航听,姥姥以前是怎么照顾他的,懂事的小航跑到姥姥面前,拿纸巾给姥姥擦眼泪。
“姥姥,我和奶奶亲,和姥姥也亲,我爱姥姥!”小航主动抱着姥姥亲了一口,姥姥又笑得合不拢嘴了。
萌娃尚懵懂,孩子为啥成“白眼狼”?这些原因让大人“冤枉”了他们姥姥们常挂在嘴边一句笑谈,“外孙狗外孙狗,吃饱了就走”,意思是孩子不随自家姓,对他们再好也不知感恩,知道这两个原因,姥姥就知道她们冤枉孩子了。
幼年记忆不深
有句流行语叫“金鱼的记忆力只有七秒”,人类幼崽的记忆力,比金鱼也好不到哪里去。
科学表明,孩子在幼年时记忆不深,往往都是表象记忆,记得少忘得快,受环境变化影响大。小时候姥姥对孩子再好,他能记住的实在没多少,回到奶奶身边,天天和奶奶在一起,自然就觉得“奶奶亲”了,不是孩子不知感恩,是年纪太小,记忆力不允许啊!
文章插图
被父母引导,觉得奶奶才是和自己血脉相连的
按中国传统,孩子出生后随父姓,父母往往在跟孩子说话时,会提到孩子的姓氏,比如“你是老刘家的宝”,“你是老张家的接班人”。
让孩子错以为跟爸爸这边更亲近,只有奶奶才是跟自己血脉相连的,这是父母引导的错误,不是孩子“白眼狼”,小宝宝可不背这个锅。
文章插图
“姥姥亲还是奶奶亲?”问这话就先输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姥姥和奶奶都是孩子最亲近的人,问出“谁更亲”就先输了,她们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共同的平等的爱,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 “姥姥亲还是奶奶亲”,伪命题背后,是“亲情”在暗暗较劲
当大人问出“姥姥亲还是奶奶亲”时,不需要孩子的回答就已经输了,姥姥和奶奶都没有赢家。爱孩子是出于本能,姥姥和奶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没必要在“亲情”上暗暗较劲。
文章插图
★ “姥姥亲还是奶奶亲”,孩子说这个问题太难了
-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法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