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岗|“父母持证上岗”引热议 问题的关键在哪儿?
浙江省教育厅近来对相关人士有关“父母持证上岗”的建议做出回应,称掌握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应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并将根据该人士的有关建议,深化“数字家长学校”的应用,加强家庭教育联动体系建设。
舆论此前之所以对此生发热议,还是缘于“父母持证上岗”这一提法过于“前卫”。父母作为一种身份存在,谁都无法否认,正像很多网友所称:“不接受你这样一个学习培训,难道还当不了父母了吗?”作为一个正式的建议, 应该用更严谨一些的概念来表达中心思想。其实辩证地看,相关人士所建议的更好发挥“数字家长学校”的作用,让更多家长增强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技能,其实是值得肯定的。浙江教育部门的回应,应该说也抓住了这一建议的核心,并对后续安排做了积极回应。接下来,如何真正发挥好“数字家长学校”的作用,突出“家长学习”系统的服务功能,才是问题的关键。
多数接受采访的家长也认为,“数字家长学校”课程是日常教育孩子时遇到问题的“好药方”,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引导和陪伴孩子成长。还有不少教师提到,有效推进家庭教育是社会的迫切需求,家长通过学习,及时发现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和处理,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所以,很多家长其实对相关部门推出这样的服务,还是挺期待的。
【 上岗|“父母持证上岗”引热议 问题的关键在哪儿?】媒体报道与网友热议的一些问题,包括所谓“星级执照”“积分制”,可以作为激励家长增强学习兴趣的手段,但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家长素养与闲暇时间也各有不同,让家长根据自己实际去运用系统,不搞强制排名,更不得将其与学生在校表现挂钩,才是一种务实态度。若政策的落脚点变成了“刷分”换取“家长合格证”,就偏离了为家长学习提升提供服务的功能本位,教育部门需要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部分政策的提法及做法进行完善,进一步改进推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细化“数字家长学校”的服务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家校共育的初衷和目标。
-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法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