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包|孩子眼皮上长包,不痛不痒,一直消不下去?说明这里出了问题!

孩子眼皮上起了个包包,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孩子长针眼了。  
针眼是眼科疾病里面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眼睑局部有硬结,典型症状是红肿痒痛,易于溃脓。  
如果孩子眼皮上的包,不痛不痒,没有任何不适感,那还算是针眼吗?  
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长在眼皮上的“包包”——霰(xiàn)粒肿,中医上叫做“胞生痰核”。  
包包|孩子眼皮上长包,不痛不痒,一直消不下去?说明这里出了问题!  
文章插图  
【 包包|孩子眼皮上长包,不痛不痒,一直消不下去?说明这里出了问题!】麦粒肿和霰粒肿同样是长在眼睑上的包,霰粒肿与“针眼”(麦粒肿)有什么区别呢?  
针眼  
“针眼”,指的是眼睑边缘生出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所以又被称为“麦粒肿”。  
“人有眼内眦头忽结成皮包,三五日间便生浓汁,世呼为偷针。”——《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  
中医认为麦粒肿,多因风热之邪客于胞睑,火烁津液,变生疖肿,就像我们吃了太多辛辣之物,脸上会起包包,是同样的道理。  
此类疖肿会随着红肿消散,脓液排出,疮口自然平复,疼痛严重时也可服用些牛黄解毒丸。  
麦粒肿从起病到恢复,多数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自愈,一般无其他后遗症。  
平时应该多注意卫生,勤洗手,避免使用不洁物品或用手揉眼睛,顾护小儿脾胃,避免积食,就可以很好的预防麦粒肿的发生。  
包包|孩子眼皮上长包,不痛不痒,一直消不下去?说明这里出了问题!  
文章插图  
痒痛不适感,要尽量避免让孩子用手揉眼睛  
长在眼睑上的包包,一个星期还没有自行消退,不疼,不化脓,此时应当想到“霰粒肿”了。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中医称此病为胞生痰核,以上睑多见,其外形如豆状,因脾胃虚弱,积食内蕴,滞而生痰,积聚于胞睑而发为本病。除外观上可发现肿起的包包,多无自觉症状,触之坚硬无痛,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无大痛苦,不影响视力,预后良好。  
来看个霰粒肿的病例。  
包包|孩子眼皮上长包,不痛不痒,一直消不下去?说明这里出了问题!  
文章插图  
积食内蕴霰粒肿症状宝宝三岁11个月了,总是反复长霰粒肿!晚上不睡觉,并且爱踢被子,有时候说梦话!吃饭也不好好吃!  
症状分析  
1、晚上不睡觉——脾胃不好,“胃不和则卧不安”  
2、吃饭不好——胃里有积滞  
舌象分析  
1、舌苔厚腻——有积食  
2、舌尖凹陷——肺气虚  
3、舌根舌苔脱落——肾气不足  
4、小红点——体内有热  
霰粒肿的调理之前在讲眼部疾病的时候,我们曾提到过一个概念,叫“五轮学说”。  
中医将人体划分成五脏六腑来探究疾病的归属,而眼睛也是有五脏所属的。  
包包|孩子眼皮上长包,不痛不痒,一直消不下去?说明这里出了问题!  
文章插图  
中医眼科将眼部由外至内,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个部分;  
分别对应于脾、心、肺、肝、肾五脏,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总称五轮。  
“五轮”为标,“脏腑”为本。  
“脏腑”的病理变化可以直接在“五轮”上反应出来;“五轮”出现疾病的症状时,也可在相应的“脏腑”进行对应治疗。  
所以呢,长在眼睑上的包应该怎么治疗呢?根据“五轮学说”眼睑部位属于肉轮,对应脏腑在脾胃。  
小孩子脾胃功能本就不足,又常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油腻之物,痰湿内生或脾胃积热,就会上乘于眼睑,发为眼睑部位的疾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