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讲故事|5岁男孩跑腿送快递走红,妈妈:背后另有原因( 二 )

  
和孩子谈钱 , 是父母的职责所在 , 不谈才是问题 。  
同事抱怨说 , 儿子快30了 , 可找她要钱的毛病 , 始终就没有改过来 。  
名校毕业后 , 那男孩原本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 工资待遇特别丰厚 。 可男孩根本不懂得攒钱 , 每个月工资刚发下来第一件事 , 就是还给负债高垒的花呗 。  
他的钱不是买了最新型手机 , 就是请好友出去玩剧本杀 , 每次都花销不菲 。 工作5年了 , 一分钱没攒下不说 , 就连给朋友买礼物 , 还要父母资助 。  
同事至今也很难相信 , 曾经那个让她骄傲的孩子 , 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 。  
是什么时候呢?  
5岁时 , 孩子第一次偷钱 , 她没当回事;  
10岁时 , 孩子想买最新款的电话手表 , 哪怕是价钱高达工资的一半 , 她也直接答应;  
15岁时 , 孩子开始质问她:为什么不如同学家里有钱 , 不能住大房子?  
所以 , 我们的孩子 , 为什么需要金钱教育?  
从来没上过金钱教育课的孩子 , 就如同长期缺课的学生 , 长大后 , 注定要“交白卷” 。  
而那些缺乏的金钱知识 , 早晚要以各种方式找上门来 , 反噬到孩子身上逼着孩子交“补考费” , 让他们频繁陷入困境 。  
和任何一门其他功课一样 , 钱这门功课 ,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耐心教给他们 , 而不是让社会教育 。  
  
  
金钱教育的意义 , 远在金钱之外畅销书作家蕾切尔 , 小时候和父母去主题公园玩 , 父母提前和她约法三章:  
要是玩嘉年华游戏 , 只能花自己的钱 。  
入口的第一个游戏 , 就深深地吸引了她 , 于是 , 她把钱拍在桌子上 , 开始玩 。 输了一次又一次 , 她就继续掏钱 。  
后来 , 当她把手伸进裤兜 , 只摸到绒线的时候 , 才意识到 , 自己已经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了 。 可全家还要在游戏场玩一整天 , 其他游戏她就没有办法玩了 。  
她慌忙跑去找爸爸妈妈要钱 , 却被无情拒绝:“宝贝 , 钱没了就没了 。 ”  
那次父母的教育 , 让她终于意识到两个道理:  
一 , 金钱不是取之不尽的神奇泉水 , 而是父母的辛苦收入;  
二 , 在金钱消费上的透支 , 只能由自己承担 。  
消费行为、判断能力、独立意识 , 其实都藏在父母的金钱教育里 。  
美国作家罗恩说 , 零用钱与耐心有关 , 捐献与慷慨有关 , 需要和自控有关 。  
钱不是万能的 , 也不是罪恶的 , 钱是中立的 。 一切 , 全看父母怎么教育引导 。  
  
  
不想宠坏孩子 , 就好好和他谈钱谈钱不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 不谈钱才会 。  
1、告诉孩子 , 金钱非常重要 , 但不能被金钱控制 。  
金钱教育≠付费奖励  
捶背 , 一次2元;  
洗碗 , 一次5元;  
阅读 , 一小时奖励5元;  
考一次100分 , 奖励20元……  
这也是很多父母在教育上容易踩的坑 , 金钱一旦和家务、成绩挂钩 , 教育就变了味道 。  
《反溺爱》中说 , 父母忙东忙西没人给钱 , 为什么孩子做家务就可以拿钱?家务就是每个人都要做的 , 让家庭生活可以顺利运转的事儿 。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贡献者 , 都要付出劳动 。  
付费 , 改变了家人互帮互助的初衷 。  
2、告诉孩子 , 金钱不是万能的 。  
培养出3个斯坦福学霸的妈妈陈美玲 , 是这样做的:  
她告诉孩子 , 什么是金钱买不到的 , 比如美好的回忆 , 家人和朋友 , 还有爱 。  
她还创造了很多有趣的游戏 , 陪着孩子一起玩 , 在欢声笑语中 , 孩子们也会知道 , 开心是不需要付钱的 。  
3、比起金钱奖励 , 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 , 得之有道 , 用之有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