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6岁前,别逼孩子做这几件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父母常常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帜,强迫孩子做许多事情。
实际上,幼儿具有自己的成长发展阶段,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自然生长,而不是拔苗助长,尤其在孩子 6 岁前,以下四件事,父母千万不要逼迫孩子做。
文章插图
一、别逼孩子分房睡
“越早分房的孩子,独立性越好,要早点分房睡,不然孩子会性早熟……”这些误导人的话
实际上,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孩子的独立能力是靠和父母分房睡来获得的,强迫孩子分房睡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更粘人。
到底几岁分房睡最好?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生理心理发育都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强硬的用年龄划分孩子分房睡的阶段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一般认为,10岁之前不算晚,并且小时候与父母同睡的孩子,会更加独立。因为他晚上可以在父母的怀抱里或得到更多的安全感,白天就能更好的应对压力和挑战。
文章插图
二、别逼孩子道歉
孩子做错事,千万不要逼他道歉。孩子在小的时候,根本就不懂得说对不起的意思,一味逼他说对不起,只会孩子长大后用道歉来习惯性的逃避责任。
聪明的妈妈会让孩子用实际行动来道歉:孩子碰到了别人,与其说“你把弟弟给撞倒了,赶紧去说对不起”,还不如说“弟弟被你撞倒了,一定很疼,赶紧去抱抱他,安慰他一下。”
孩子在外面吃饭弄得满桌子都是饭菜,与其说“你看你呀,弄得到处都是,给服务员阿姨添麻烦了”,不如说“我给你纸巾,请你自己擦干净。”
道歉是态度,行动是弥补,父母要让孩子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认错的态度。
文章插图
三、别逼孩子学习太多
家长如果一味地逼迫孩子学习,孩子长大后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一是孩子不知感恩,他认为取得的成功都是靠他自己;二是在生活中有可能存在社会性发展的障碍,他的心理的问题难以排解。
很多小学教师都表示,刚入学时成绩尚可的学生,到了三年级时成绩就开始走下坡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孩子在入学前大都是“死记硬背”地记忆过多的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到一些基础的概念和运用。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4 岁前的孩子主要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在孩子 6 岁前,比起过多的输入知识、数学,更重要的是顺应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
家长要多运用生活中的数字和数学,帮孩子借助贴近生活的物体来理解抽象的数字和符号,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文章插图
四、别逼孩子懂事
懂事的孩子,最让人心疼。董明珠在谈及自己儿子时也语气哽咽,表示孩子非常懂事,晚上她回到家“打开被子,看到他在哭的时候,那时候最心疼”。
孩子过于懂事,是以丧失天性、失去童真为代价的。懂事的孩子,在对外的关系中,几乎已经失去了自我,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在自我压抑中迷失,一味地迁就讨好,一生渴望别人的认可,丧失自信和拒绝的能力。
父母应该像容器,包容孩子的各种情况。不要事无巨细,过于追求完美,大胆的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犯错。凡事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想法,弄清楚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感受。
- 哪些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让孩子更懂事
- 善良懂事的人都有哪些表现?
- “我家孩子真懂事”,家长别沾沾自喜了,小心孩子过早“成人化”
- 孩子很懂事别沾沾自喜,心理过早“成人化”并非好事,要警惕
- 为什么孩子越管越不懂事?家长若懂得“白熊效应”,教育会更轻松
- 想要孩子思维敏捷,6岁前需进行“感知觉教育”,不做反应迟钝娃
- 长大没出息的孩子,小时候通常有这3种习惯,6岁前纠正还来得及
- 李玫瑾坦言:好孩子是管出来的!6岁前“狠心管”,以后就省心了
- 无知自私的妈妈才会教育出无知的孩子:孩子小不懂事绝不是借口!
- 孩子6岁前,经常做这几个“脑力”游戏,上学后成绩差不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