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上一句讲理,下一句骂人,隔代养育究竟带来多少问题?

周六,我去公园跑步。  
阴天,又快立冬了,天黑得早,下午5点多,就擦黑了。  
一老一少正要往回走,孙女(上幼儿园的年纪)没玩够,不想走。  
奶奶有点生气,说:“现在6点天就全黑了,我骑自行车带着你,天黑了走多危险!”  
虽然语气很冲,但还停留在说理层面,从安全的角度劝孩子,引发孩子的同理心,方式是得当的。  
如果到此为止,我还不至于生气。  
没想到她接下来的话,令人大跌眼镜——直接骂了起来:“你个白痴!”  
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然踢了孩子一脚,虽然不重,孩子也闷哼了一声。  
隔代|上一句讲理,下一句骂人,隔代养育究竟带来多少问题?  
文章插图  
都说隔代亲,似乎也要分情况。当长辈们精力不济,或者心态不好,或者无法接受科学的教育理念时,隔代养育带来的问题,其实更多。  
我目睹的这一幕,只能算是特例,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很多长辈,只知对错,不懂或者不屑于采用更科学的方式。  
我们最初的同情,是站在奶奶这边的。  
一旦天完全黑了,即便城市里路灯亮堂,奶奶骑自行车把孩子带回去,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毕竟年纪大了。在奶奶看来,天黑之后骑车带孩子回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任务;天越亮,就越安全。  
奶奶寻找的是安全感。  
但与之相反的是,孙女恰恰在奶奶保护之下,有着充足的安全感,根本无法体会奶奶的惶惑。  
这是一种“安全感”的背离,在长辈和小孩之间,经常出现。  
比如,小时候,父母就是你的靠山,你可以大胆地要钱,很有安全感;父母却要斤斤计较,每天算着如何量入为出。  
隔代|上一句讲理,下一句骂人,隔代养育究竟带来多少问题?  
文章插图  
奶奶骑车带着你,天黑路滑,她胆战心惊、手忙脚乱、拼命保持平衡,非常缺乏安全感;孙女则相反,根本体会不到奶奶的困难和惶恐,只要抓住奶奶的衣襟,就有了充足的安全感。  
奶奶的这种惶恐、父母含笑给你钱时的无奈,我们只有成年后,才体会得到。  
孩子是没法体会的,也不该让他们体会到,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童年最好。  
所以奶奶的心情,可以体谅。但她最大的错误在于:我是对的,你就必须无条件接受,不接受就挨打挨骂!  
她可以讲讲天黑带来的危险,孙女会更容易接受;等孩子稍大一点,还可以给她讲讲冬季昼短夜长的原理,做个实验之类的——当然,这不太容易做到。  
孩子的理由很简单:我前两周来公园玩,还可以6点回家,为什么今天就要提前1个小时?  
回到家,如果有儿童自行车,还可以和她一起做个游戏,让她体验一下骑自行车的不易:晚上把房间里的灯全关掉,你骑着自行车,能绕开所有障碍物吗?  
游戏就是游戏,做游戏的过程中,不要和孩子讲道理。如果她竟然绕开了所有的障碍物,还得奖励她。  
隔代|上一句讲理,下一句骂人,隔代养育究竟带来多少问题?  
文章插图  
下次从公园回家的时候,对她说:“天快黑了。天黑了骑自行车不安全,是不是?”  
孩子这回很容易就能接受,因为那一次游戏中,她虽然完美绕开了障碍,但也挺费劲的。她有了同理心。  
知易行难。我知道,这个奶奶大概不会这么做,即便她看到了。  
如果同理心教育觉得难,以下几点不难做到吧——  
其一,别骑车带孩子了,不安全,坐公交吧;  
【 隔代|上一句讲理,下一句骂人,隔代养育究竟带来多少问题?】其二,你骂孩子“白痴”,孩子不会变聪明,反倒会变傻,即便骂,也要偷着骂,在外人面前,还是多表扬表扬孩子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