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谈育儿|湖北男孩常书杰,因玩游戏被北大劝退,复读一年高考712分上清华( 三 )

  
上了大学后 , 骤然从高压状态到宽松的教育方式 , 有些同学突然没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 没了高度专注的心流状态 , 这时学习不会带来好的心流体验 , 所以就选择了较为轻松舒适的网络游戏 。  
而网络游戏的运营 , 洽洽运用了心流理念 , 当突破一个个关卡、游戏不断升级 , 玩游戏的过程中 , 让人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  
同时游戏不断地给我们正向刺激和反馈 , 所以越打越沉迷 , 越打越放弃学习 , 就像常书杰的北大生活 , 再想捡起学习非常困难 。  
  
那么孩子沉迷游戏后 , 或是上大学后如何创造如高中时的学习心流体验?  

  • 目标明确 。  
游戏之所以能创造心流体验 , 就是因为目标明确 , 每个关卡设置得非常明确 。 所以上了大学后 , 我们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小目标 , 比如先过英语四级 , 再过六级 , 计算机二级、三级 , 慢慢地再确定考研等目标 。  
先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小目标 , 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 也不会因为玩游戏耽误学习 。  
  • 将学习任务分解成短期可以实现的一个个小任务 。  
游戏能让我们一直沉浸其中 , 就是因为层出不穷的小任务 , 所以学习上我们也可以将任务分解 , 比如一天背多少个单词、做几篇个阅读等等 , 正是有了这样分解的小目标 , 才能够实现过英语四级大目标 。  
  
  • 多一些正向反馈 。  
有时我们会发现 , 如果学习没完成 , 即使玩着也在焦虑 , 所以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聊聊天 , 对孩子的表现多些正向积极的肯定 , 这些及时正向的反馈 , 很大程度上能减轻孩子的焦虑不安 。  
  • 其他的兴趣爱好也会有好的心流体验 。  
外甥去年考上了的大学 , 他说他们宿舍的几个小伙子有空会一起打王者 , 而有个会弹吉他的小伙从不参与 , 他的有空就去操场上弹吉他 , 无论严寒酷暑都坚持着 。  
而同事的女儿从小学琴 , 姑娘说 , 每当学习累了弹上一曲特别放松 , 弹琴时自己非常快乐 。  
其实 , 孩子在大学沉迷手机游戏正是因为没有其他感兴趣的东西 , 无法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 , 而舞蹈、绘画、棋类和乐器等都能带来好的心流体验 。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一两项特长 , 有着兴趣和爱好 , 孩子一般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 。  
  
最后 , 考上名校的孩子调整好自己 , 应对心理落差 。曾经一位甘肃省的清华学霸坦言 , 到了清华最大的不适就是心理落差 , 因为在高中时自己是最好的 , 而到了大学那些北上广的同学 , 有些人高二就考了雅思 , 而自己高中时根本没这个意识 。  
同学的眼界比自己高 , 知识面也比自己广 , 到了大学才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很多 , 无论自己多努力学习 , 差距都无法弥补 , 那种心理落差非常难受 。  
也许 , 常书杰在北大的迷失 , 也和巨大的心理落差有关 。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曾说过:  
  
我国70%的在校大学生都是整个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 , 我们曾艰难地融入校园生活 , 曾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 曾对未来的选择犹豫不决 , 但最终都在清华找到了自己 。  
因为 , 多数的大学生都一样 , 都是普通家庭亦或是贫寒家庭 。  
所以 , 即使一时的落差也不要紧 , 找到自己欠缺的 , 调整小目标 , 分段来实现我们的理想 。  
  
正如北大才女刘媛媛所说:社会上流行的心灵鸡汤经常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只要你坚持 , 只要你玩命 , 是一定会成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