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姜文谈起母亲时泪目:被父母情感忽略,是孩子内心一生的遗憾( 二 )

  
读者说 , 当她看到这本书 , 眼泪止不住地流 , 发现自己就是这本书所说的 , 被忽略地孩子 。 被父母忽略的孩子 , 内心一直找不到存在感和幸福感 , 即使成年后的成功 , 也无法弥补内心的缺失 。   
父母的认可和接纳 , 是孩子最在意和在乎的情感需求 。 有时父母的忽视却变成了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   
像读者童年遭遇的手指流血记忆 , 她多么希望这一幕可以重写;母亲放下手中的衣服 , 离开凳子 , 赶紧跑到她的身边 , 用言语安慰她 , 告诉她:“手指流血有点痛 , 现在有点害怕是吗?有妈妈在 。 ”  
妈妈开始小心翼翼地清理伤口 , 用创口贴来包住那个伤口 , 然后抱着她 , 与她同在 。   
童年的她 , 只是需要母亲与她同频同悲 , 如此而已 。   
如果童年的一幕被重写了 , 或许母女俩现在也是一对无话不说的闺蜜 , 而不是现在的局面:每次打电话回家:“妈妈 , 吃饭了吗?身体好吗?再见”三句谦多的对话 。   
有些父母与孩子形同陌路;有些父母与孩子关系形同战友 , 并肩作战 。   
这些取决于父母在孩子最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 , 父母给予的情感链接 。   
导演姜文谈起母亲时泪目:被父母情感忽略,是孩子内心一生的遗憾  
文章图片  
04言辞的力量 , 描述性的言辞赋予孩子正向行动力  
《解放父母 , 解放孩子》一书中作者提到 , 安迪和爸爸关系曾经一度横眉冷眼相对 。 安迪作为一个小男孩 , 他说他想成为妈妈 , 以此抗议他和爸爸的关系 。 安迪的父亲以往说话 , 张口带个人证券 , 言辞间常常指责安迪 。   
让小小的安迪不知所措 , 内心充满害怕和无助 , 只能求助母亲 。 安迪想成为母亲 , 母亲才是他安全的港湾 。   
后来安迪改变了 , 愿意跟父亲一起活动 , 遇到作业难题也勇于求助父父亲 。 父亲做了哪些改变呢?很简单 , 也很不简单 , 父亲改变了他的说话方式 。   
早上父亲经过通道走出来吃早餐时 , 被安迪的鞋子拌了一下 , 妈妈有点担心安迪 , 根据以往情况 , 想着安迪可能又要被父亲指责一通 。 这次父亲只是对安迪说:”安迪 , 你的鞋子在通道上 。 “  
安迪听到这话时 , 整个人都惊呆了 , 因为他不习惯父亲的说话方式 , 虽然跟以往相比 , 父亲让自己没那么难受 。 看着安迪有点发呆 , 父亲把话重复一遍 , 安迪说好的 , 然后把鞋子收拾放进鞋柜 。 这一场景 , 触动了妈妈的内心 , 也触动了安迪的心 。   
安迪从父亲说话的方式感到了接纳和力量 。 他也愿意从内心以及行动上靠近父亲 , 和父亲一起活动 , 不会的作业勇敢求助于父亲 , 他们俩的亲子从当初的横眉冷眼相对 , 到现在的同行同乐互帮互助 。   
当孩子感受到言辞被赋予力量时 , 他会更加遵循自己的内心和更加愿意做出改变 , 以此回父亲的接纳 。   
05写在最后  
孩子需要的爱很简单 , 好好说话 , 正常说话 。   
在孩子小时候犯的错误 , 和颜悦色地多说:没关系 。   
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 , 张开怀抱微笑地说:我依然爱你 。   
在孩子不知所措的时候 , 告诉孩子:还有我呢 。   
用充满爱的言辞 , 具有同理心 , 与孩子同频同喜同悲 , 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言辞的力量 。   
愿每一个父母 , 都做孩子的托底人 , 用孩子听得懂的言辞和孩子沟通 , 赋能孩子力量和幸福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