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人|你的孩子是“空心人”吗?有这四个表现,父母该警惕了!( 二 )

  
而事实上,孩子的身心都是遵循阶段性和顺序性的,被强迫着拔苗助长后,会导致身心和能力的断层,他们会感到力不从心,无助、迷茫 。  
在电视剧《没有秘密的你》中,女孩顾思雨就曾经陷入过“空心状态” 。  
她的父亲早早为她规划好了人生路线,将来成为一名职业律师 。  
空心人|你的孩子是“空心人”吗?有这四个表现,父母该警惕了!   
文章图片   
于是他对女儿严格要求,每次考试必须达到满分,生怕孩子哪一步走得不稳当,错失了未来的大好前程 。  
在父亲的高压灌输下,顾思雨从小就没有享受过自我的空间,她的童年被父亲的叮嘱声和批评声填满 。  
与其说顾思雨是一个社会精英,不如说她更像,一个被父亲设定好程序和步骤后,打造出来的“机器” 。  
她只要完成规划的任务即可,她的内心,从来没有人去关注和呵护,渐渐地失去了存在感 。  
一个“空心”状态的孩子,就这样被父母的焦虑催生出来 。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提出过“真自我”和“假自我”的概念 。  
所谓“真自我”,即围绕自己感受而建立起来的自我;而“假自我”,就是围绕他人感受而建立起来的自我 。  
如果一个孩子处处讨好父母,以父母的意志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他的内心只有一个“假自我” 。  
他找不到自己的感觉和意志,终生都困顿在父母的意愿里 。  
这种困顿和迎合,导致孩子失去了对自我的控制力,模糊了对自我的感知,造成了“空心”的个体 。  
03  
请把孩子的“心”找回来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起,他背负的使命,是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下,发展成内心丰盈、独一无二的自己 。  
父母的责任不是绑架这个灵魂,而是要鼓励孩子,遵循自己的内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  
要实现这个目标,父母可以尝试做到以下三点 。  
1)放慢节奏,别再逼孩子  
或许很多父母都知道,我们的孩子,大概率上是一个平凡人,成为人中龙凤的只能是极少数 。  
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生活,已经是很伟大的梦想了,父母真的不必把孩子逼上“绝路”,否则,后悔的一定是自己 。  
在电影《天伦之旅》中,爸爸弗兰克在暮年时,旅行探望了四个儿女的生活后感叹: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对他们那么苛刻 。”  
空心人|你的孩子是“空心人”吗?有这四个表现,父母该警惕了!   
文章图片   
唯有父母放慢了催促的脚步,孩子才能放慢节奏,循着自己的内心,找回心的归属 。  
2)看到孩子眼中的光芒  
纪录片《小小少年》中,男孩殷然有一个独特的“癖好”,他沉浸在昆虫的世界里,心无旁骛,钻研虫子 。  
空心人|你的孩子是“空心人”吗?有这四个表现,父母该警惕了!   
文章图片   
对很多父母来说,这种爱好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但是殷然的父母却很支持儿子,尊重他的爱好和选择 。  
正因为这份难能可贵的理解,才让这个“另类”的男孩,一直专注于自己的乐趣,兴趣盎然地发掘昆虫世界的每一块宝藏 。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允许孩子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发光,才能唤醒他们内驱力,内心蓬勃跳动起来 。  
3)信任孩子的能力  
出于爱,我们总想竭尽所能为孩子一切,避免孩子走弯路、摔跟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