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如何合理规划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有人会先易后难,也有人会先难后易,不同的做法所带来的体验感是不同的,要做的事越堆越多该怎么办?如何让自己忙而不乱?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文章图片
要做的事越堆越多该怎么办
先易后难,逐步提高完成度和熟练度,还是先难后易,直面惨淡的人生?
先易后难 or 先难后易,这看似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但从心理学家的视野下,采用哪种顺序完成任务才更好,是一个可以通过操纵变量从而得到最优解的问题。
如何定义“更好”?我们可以从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下手。
【事情堆积|要做的事越堆越多该怎么办 如何让自己忙而不乱】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了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它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和坚持程度、影响人们面对困难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表现,最后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人们用哪种方式完成任务后的自我效能感更高,就能够说明哪种方式更好,因此,加利福尼亚大学的Juliana Schroeder和Rachel Habbert就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不让我们好过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者首先设定一系列难易程度不同的同质性任务(e.g.在给定的12个字母中,尽可能拼出更多的单词),要求参与者分别预测按照“变简单”和“变难”两种不同顺序完成任务后,可能获得的成就感。
最后得到的结果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符合,大部分参与者都预测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完成list,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但这仅仅是参与者对可能发生情况的猜测而已。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变简单组”、“变难组”和“随机顺序组”,按照相应序列完成任务后,评估自己在实际操作中真切感受到的效能感。
结果发现,被分配到“变简单”组的被试认为,随着进度的推进,任务越来越简单了,自己也越来越擅长解决问题了,体验到的自我效能感也提升了;
而“变难组”的参与者则报告自己觉得任务越来越难,自己却越来越菜,最后感受到的效能感也低于“变简单组”的被试。
这一预期和实际的分离肯定了古老谚语的合理性,也表明人们错误预估了任务难度顺序对效能感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结果的稳定性,研究者们采取了不同的任务范式来探究难度顺序对效能感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实验室给定的任务(e.g.找单词,找分类),还是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任务(e.g.应聘职位流程),都表明从难到易完成任务,都会带来更大的效能感。
文章图片
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经常误判自己能力和偏好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趋势。
就像反复观看杂技表演后会让个体过度高估自己的耍杂技能一样,这些失误就源自于人们高估了自己学习进步的速度和效率。
同理,在面对多项不同难度的任务时,人们往往也无法正视自己的能力和任务带来的成就感:
一般而言,在面对多项任务时,人们往往只预测了首先清理小兵可能带来的成就感和顺利程度,而忽略了在面对最后一个大boss时可能碰到的挫折以及击败boss后的奖赏。
无法正当评估自己和任务,使得人们的想法和实际情况产生了偏差。
当liana Schroeder和Rachel Habbert引导被试关注不同的结果时发现,如果被试只是简单想象完成一系列任务所可能获得的成就感,那么他们依然相信由易到难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 你知道哪些冷门但逆天的App 1000件恋爱必做事情清单
- 包茎手术一定要做吗 男的包茎过长要割吗
- 阳康|阳康后还要继续戴口罩吗 阳康后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吗
- 不要做什么职业 心律不齐不能做什么运动
- 长期做保养的女性和没有做过保养的同龄女性差别大吗 女人有必要做身体护理
- 做汗蒸是湿蒸和干蒸都要做吗 女人汗蒸好还是湿蒸好
- 检查发现血小板偏低 血小板低要做骨髓穿刺吗
- 子宫肌瘤长多大需要做手术 子宫肌瘤多大才需要做手术
- 如何持久的做一件事情 怎么样可以让自己持久
- 宫外孕手术费用多少 宫外孕手术 大概需要多少钱和大概要做多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