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娃,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棍棒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特色 , 经过时间的检验 , 证明棍棒教育并不是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 。
不过即便如此 , 还有很多父母处于种种原因而推崇这种教育方式 , 那是因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在短时期里面有很大的成效 , 不过要是长远来看 , 一个经常被打的孩子 , 在长大之后 , 会与同龄人有很大的差异 。
文章图片
【“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娃,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从小就受到挨打的孩子 , 心理发育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1、孩子会越来越像施暴的父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 最初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 , 最开始就是模仿自己的父母 , 父母有什么样的言行 , 孩子一般也是如此 。
从小就采取棍棒式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 , 会让自己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父母的责骂方式 , 责骂内容 , 学习到父母的打人方式 , 之后当孩子成为父母的时候 , 也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
文章图片
在电影《愤怒的公牛》中 , 主人公易暴易怒 , 总是会攻击别人 , 即便是自己的妻子 , 也会对她大打出手 , 究其原因 , 就是他的童年就生活在父亲的暴力之下 , 身上全是伤痕 , 在长大之后 , 也会把暴力施加在比他更弱小的人身上 。
暴力是解决不了暴力的 , 只会滋生暴力 , 打骂孩子的父母 , 可能他们的童年也是这样过来的 , 他们父母的童年也是这样过来的 。
文章图片
正是前几代埋下了暴力的种子 , 才使得一代一代的孩子都会受到棍棒教育 , 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 , 未来的孩子 , 也会经历这样悲惨的童年 , 不根除这种思想的话 , 未来的后代也会的麻木不仁 。
2、孩子的性格会越来越阴暗
很多父母之所以会选择用打来体罚孩子 , 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 而是有的时候 , 孩子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 , 父母没有耐性 , 又感到生气 , 于是会采取过激言行 。
这样的行为在父母看来是为了孩子好 , 让孩子长点记性 , 下次不要再犯 , 父母的内心是希望孩子改正的 , 想法没有错 , 但是做法是大错特错的 。
文章图片
孩子从小就是听从父母的话 , 在心中父母的地位很高 , 在受到父母的打骂时 , 会感到委屈 , 在父母的强势下 , 最后会认可父母的方式 。
长此以往 , 孩子会越来越害怕父母 , 会变得越来越内向 , 越来越自卑 , 即使长大之后也没有勇气脱离父母的阴影 。 还有的性格极端就是会越来越怨恨父母 , 越来越想要报复父母 。 这样的性格都是负面的 , 阴暗的 , 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
童年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 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
文章图片
从小身处暴力环境下的孩子 , 童年是不幸的 , 即便长大了 , 一生也会活在童年的阴影中 , 而童年生活过得快乐的孩子 , 即便在今后的人生中会遇到其他的挫折 , 也会由于养成的良好心态 , 乐观开朗的性格 , 而能够积极的面对困难与挫折 , 最后战胜它们 。
对于父母来说 , 孩子并不是你不幸人生的归宿 ,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 , 你只会把你的不幸带给孩子 , 孩子应该是父母人生的延续 , 既然是延续 , 就应该延续到阳光下 , 让孩子一生的阳光来治愈自己童年的不幸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