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相信家长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原本听话、懂事的孩子,过了3岁以后变得越来越难管,而这其中属孩子哭闹最让父母头疼。
有家长说每次孩子一看电视就停不下来,整日就像个“电视迷”一样,一关电视孩子就会哭闹不止,请求“妈妈,我再玩五分钟”,结果五分钟过去了还是不肯关电视。同样孩子玩手机也是一样,只要是拿起来再想放下非常不容易,孩子总以再玩5分钟为借口,实在不知面对3岁以上的孩子怎么教育才是最正确的方法。
文章插图
面对这种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呢?家长可能不知道,孩子这句看似简单的“妈妈,我再玩五分钟”,是孩子推脱的借口,但更重要的是家长如何回应孩子,可以说家长的不同回应方式,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走向。
文章插图
两种家长的做法和回应
1.心软同意的父母
孩子说再看一会电视再玩一会手机,家长想着没什么影响就心软的让孩子在玩一会,但是5分钟过去,孩子一定会再次请求父母,父母心软经不住孩子请求,孩子就会像得逞一样,以后家长再想管教孩子就会觉得力不从心。
因为孩子已经习惯这种相处方式了,只要父母一心软就什么要求都能满足,只要是想做什么就会用这种“耍赖”的方式。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自律性越来越差,对自我要求也逐渐懈怠,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拖沓、做事得过且过,很难在未来专业领域拔得头筹。
文章插图
2.控制型的父母
有的父母很有原则,要求孩子关掉手机和电视,孩子说什么好话都不会听,用强势的手段直接把电视关掉。孩子要求没得到满足,换来的就是孩子哭闹。而父母的做法在短期内看似有效,但事实上孩子的内心是不理解的,还会让孩子和父母之前有隔阂。弊端就是孩子以后什么事也不爱和父母商量,容易在人生岔路口做出错误的决定。
文章插图
显然家长这两种做法都不太恰当,从这件小事中体现出来的是孩子背后的习惯和规则意识问题。“再玩五分钟”是孩子自己定的规则但他却不愿履行,反而把这句话当做拖延的借口,说明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正确的回应孩子呢?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要“引导”孩子。在教育孩子中讲道理这是教育,但对于习惯、性格正在养成期的孩子来说,引导才是最有效的。
【 父母|“妈妈,我再玩5分钟”,父母的回应方式,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走向】
文章插图
当孩子提出“妈妈,再玩五分钟”的时候,妈妈可以耐心蹲下和孩子说:“我知道关了电视你很不开心,但我们说好了到了五分钟就要把电视关掉,说出口的话一定要履行”,在这房中要给孩子强调规矩。
如果孩子在关掉电视后还是哭闹,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你可以尽情的哭,妈妈会在旁边陪着你,哭好了想清楚了就来吃饭,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要知道家长越急,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成长就越慢,只有家长慢下来,孩子才能快速成长。
-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法
- 妈妈做饭的神态描写 给孩子做饭的喜悦心情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特殊时期:3岁孩子咬破水银体温计,妈妈60秒专业处理 获医生点赞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