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开始认识自己的一切 , 发现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 , 也能按照需求调节自己的声音 , 比如不高兴 , 我就大哭一场 。
慢慢地 , 孩子对自己的物品也有了感受 , 发现这是我的东西 , 跟我的身体一样 , 是我的 。我要保护这些东西 , 谁也不能动 。
每个孩子都会有这个阶段 , 只是出现的时间不一样 。
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说“我的”、“不”、“攻击” 。
所以你要这个阶段的孩子把“我的”东西给别人玩 , 他们会说“不” , 如果你坚持 , 他们就会伸手打你或者要东西的那个小伙伴了 。
他们会在乎“我的”跟“你的”之间的区别 , 开始划清界限 。
在婴幼儿阶段 , 表现的更加直接 , 没有任何的掩饰 , 不需要看爸爸妈妈的脸色 , 也不会顾及其他人的想法 。
他们通过最原始的哭和打闹来表达自我、还有自己的态度 。
所以 , 你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了吧 。
还会怪他们是小气吗?
如果强行地去改变孩子的这种心理成长轨迹 。
最后只会让孩子出现更多的问题 。
文章图片
3
那父母怎么陪伴孩子度过这个心理阶段 , 最后能大大方方地跟好朋友分享自己的物品呢?根据不同的阶段来给一些建议 。
第一个阶段是不分享阶段 。
在最初的时候 , 比如孩子一两岁 , 甚至到了三岁的时候 , 他们有一段时间是拒绝分享的 。
这个时候 , 他们一定会尽全力保护自己的物品 , 任何人不能拿走 。
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这种不分享——孩子这样做没关系 , 不强迫 。
因为分享应该是自觉自愿 , 而不是被强迫的 。
不分享也是孩子自己的权利 , 不应该被指责 。
可以告诉孩子 , 你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保管 , 就是你的 , 你可以决定分享 , 也可以不分享 , 爸爸妈妈都支持你的决定 。
然后不要说太多的道理了 。
等待他们的变化吧 。
孩子只有在最初的"物权意识敏感期"获得了父母足够尊重和安全感 , 他们今后才能更主动地去分享 。
第二个阶段是试探阶段 , 孩子们会试着分享 。
比如他们愿意把物品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 。
因为他们相信爸爸妈妈会还给自己 , 让给自己 , 跟自己一起保护 。
这时父母可以去鼓励孩子去分享 , 当然前提一定要确保孩子分享的东西能拿回来 。
所以一开始可以找可以信赖的人来练习 。
比如爷爷奶奶 , 或者哥哥姐姐(因为大孩子不一定跟宝宝抢他的挖机 , 不过也要提前说好 。)
让孩子看到物品分享给了其他人 , 并不意味着失去 , 还会回来的 。
让孩子感觉到分享其实是件快乐的事 , 因为可以一起玩 , 玩得更开心啊 。
当孩子交流理解能力强一点之后 ,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去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他的话 , 会怎么想?是不是也一样想要呢?
同时让孩子去感受:自己的东西不给其他孩子 , 但是也不能去抢夺其他孩子的东西 , 你可以去交换 , 这样你能玩他的 , 他也能玩你的 , 愿不愿意呢?
- 秋天作用幼儿 秋天孩子喝什么汤最好
- 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家长有吗 腺样体切除手术费5万
- 你们都备孕多久才要的孩子 静脉曲张瘙痒用什么方法止痒
- 应该给职业女性送什么礼物 30岁左右的女孩子送什么礼物
- 孩子病毒感染发烧吃什么食物好呀 孩子发烧之后吃什么比较好
- 和领导吃饭谁付钱 请女孩子吃饭注意事项
- 13岁考上清华,其母直言:孩子小时候做好这2点,很关键
- 女性有哪些危害 女孩子自位的危害
-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方法
- 孩子发烧不打针不吃药 退烧的最快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