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咏梅|李玫瑾坦言:妈妈在这3件事上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优秀
有孩子的第一年,看着孩子抱着书、玩具、他爸的臭袜子就啃,想着忍忍就过去了;
第二年,看到孩子将我摆放在抽屉里整整齐齐的衣服、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继续忍一忍;
第三年,看见反复催了好几遍还没起床的孩子,想着马上就要迟到了,我实在是忍无可忍,冲着还在睡的孩子大吼一声:“起床!快点!要迟到了!”
文章插图
想必很多妈妈在教育孩子时,面对孩子的拖拖拉拉、不听话,都难免大发脾气、大吼大叫。
【 杨咏梅|李玫瑾坦言:妈妈在这3件事上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优秀】但知名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曾经在讲座上提醒家长们:
想要孩子真正成长起来,12岁之前妈妈们要学会示弱,尤其在这3件事要忍得住;你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优秀。
文章插图
很想知道,孩子们是怎么把拖拖拉拉做到全国统一的?
自从上了幼儿园之后,我感觉自己就拥有了口头禅:“快点!快点!快点!”
看着孩子磨蹭我就习惯性催促,结果发现孩子越来越慢,一点都不自律。其实,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过度催促不仅让孩子更快,反而会打乱孩子自我掌控的节奏,久而久之会更依赖大人。
文章插图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原本要去做某事被人催了之后,就会立刻不想去了呢?
下面的回答非常的统一,完美地反映了孩子被催促时的心理。
“越催我,我就越不想做。”
“催我就会着急,着急就容易做错,然后就越来越慢了。”
“被人催促有一种被控制的感觉,感觉很不被尊重。”
所以,妈妈们在看到孩子磨蹭时,千万要忍住,与其催促孩子,不如锻炼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文章插图
记得之前有一个“21天不生气”挑战的新闻,据这个挑战统计,家长生气的比例比孩子高出25%。
其中大部分孩子生气是被父母的情绪带动。
教育家杨咏梅曾说:“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
3-6岁是孩子情商培养的关键期,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好坏决定了孩子的情商高低。比如妈妈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长见识孩子就会养成大吼大叫的性格,就会经常和家长对着干。
所以,妈妈们要尽力忍住不吼孩子,才能教出高情商的娃。
文章插图
很多时候孩子磨蹭是因为身体发育不完全,才造成的做不好、慢。
这时大多数家长都会嫌弃孩子,直接上手帮孩子做,有的家长更是大包大揽,穿衣服穿鞋一点都不让孩子动手,时间长了孩子要么做不好,要么就不会。
妈妈们尽量忍住不帮忙,让孩子自己动手,才能真正学会独立。
文章插图
6岁前的孩子,因为对这个世界还不熟悉,需要自己尝试、探索,在一次次犯错中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成长。
家长们需要给孩子提供这个机会,忍住不催促、不吼叫、不帮助,孩子才会更优秀,我更建议给孩子提前打好基础,比如用绘本故事增加孩子对独立的认知。
所以我推荐这套《歪歪兔独立成长童话学会管自己》读本,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打造,还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 养儿一世,不如钱亲:老人坦言,能用钱解决的事,就别求孩子了
- 孩子交朋友,家长该不该干涉?李玫瑾教授:劝你做个“势利”的妈妈
- 小S坦言小时希望妈永远不要回家!姐妹忆被揍经历大S咬嘴很低落
- 孩子的记忆应该如何提升?李玫瑾教授:家长睡前多做3件事
- 李玫瑾教授坦言:将来有出息的孩子,小时候都有这4个特征
- 北大教授坦言:有出息的孩子,往往有这4种品质,占一个也很好
- 李玫瑾:当孩子学会“顶嘴”,不用打不用骂,记住这三点
- 孩子出生第一年有多重要?李玫瑾:十月怀胎加长大后抚养都比不上
- 李玫瑾:若孩子不想读书,就带他到这3个地方看看,比打骂更管用
- 北大教授坦言:及时地“报复”孩子,也是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