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子|天使讲堂:宝宝大运动发育早,是好还是坏?

迈迈母亲很是焦虑,才6个月大的迈迈已经会爬会站,还能扶着围栏横行几步,本以为儿子是个灵活的小胖子还挺自豪,老一辈却个个泼起凉水:“可别让多站,站多了不好。“  
抱着疑惑,天使君整理了关于婴儿大运动发展的一些问题。  
小胖子|天使讲堂:宝宝大运动发育早,是好还是坏?  
文章插图  
正常的大运动发育规律是怎样的?  
正常孩子的运动发育可分为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两大类,大运动就是粗大运动,指抬头、翻身、爬、站、走、跳的能力。  
抬头: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抬头很稳。  
坐: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时能坐稳。  
翻身:7个月时能有意识地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然后从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即连环滚动翻身。  
爬:8-9月可用双上肢向前爬。  
站、走、跳:11个月时可独自站立片刻,15个月可独自走稳,24个月可双足蹦跳,30个月会独足跳。  
这个规律背后的医学理论支撑来源于儿童的神经系统的发育规律、感知觉的发育规律和骨骼的发育规律等。  
小胖子|天使讲堂:宝宝大运动发育早,是好还是坏?  
文章插图  
孩子大运动过早有哪些表现?  
过早大运动发展是指大运动的出现年龄比平均儿童出现的年龄要早。  
表现为大运动提前出现,比如7-9月会爬行,提前出现则6个月就会爬行;比如1岁左右会走路,提前出现则9-10个月会走路。  
哪些因素会导致孩子大运动过早?  
可能的影响因素:比如提前训练(早教的系统训练),家庭比较重视带养,运动机会较多。  
孩子大运动过早会有危害吗?  
如果孩子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感知觉发育都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危害。  
如果上述的这些发育是异常的则有危害,比如骨骼系统异常,过早走路易形成 X型腿、O型腿;比如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过早走路易形成足外翻、足内翻等异常姿势。  
哪些情况下需要干预?  
如果孩子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感知觉发育都在正常范围,可以不进行干预。  
如果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感知觉发育有异常,则需要干预。  
小胖子|天使讲堂:宝宝大运动发育早,是好还是坏?  
文章插图  
大运动过早与孩子胖瘦是否有关?  
有家长问说宝宝很胖,在学走和学站的过程中,是不是会对身体造成更多的压力,从而影响未来的肌肉骨骼发展。  
大运动和胖瘦的联系没有科学依据,运动量增加可以降低肥胖的发生。  
康复科对大运动发展有什么建议?  
大运动的发展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有规律性的,家长一定要遵循大运动的发展规律来训练孩子的大运动,比如不要在爬行的年龄不练习爬行,练习站立和行走。  
大运动的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家长切忌不要把自己孩子的大运动和大运动能力发育较好的儿童比较。  
正常孩子的运动发育分为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两大类,所以在大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不要忽视精细运动的发展。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小胖子|天使讲堂:宝宝大运动发育早,是好还是坏?】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