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女儿一句话,惊到大人:“妈妈,你能带我去看心理医生吗?”( 二 )

  
文章图片   
△ 《小欢喜》是学校为高三学生和家长组织的畅言会,希望通过亲子间的畅所欲言,来减轻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 。  
当朱水芳问起这个问题,父母也许会说:“我希望孩子健康快乐 。”可是更多的时候,孩子想学画画,父母不同意,认为画画以后不能当饭吃,公务员、教师、会计等职位才是最好的归宿 。说着“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做的却是背道而驰的事情 。  
一个多小时的门诊,很多家长最终是哭着走出诊室的,他们最终发现,所谓的孩子不听话、孩子不和我交流、孩子不把我当朋友,症结都在父母自己身上,是家长的不擅长倾听、以及所谓的家长权威,让家长亲自关上了沟通这扇门 。  
心理医生|女儿一句话,惊到大人:“妈妈,你能带我去看心理医生吗?”   
文章图片   
有爱无碍  
关注孩子从关注自己做起  
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出发,现在的孩子已经希望完成自己的审美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时代赋予了现在孩子更多可能性,当下的孩子已经和过去的孩子完全不同了,但父母还在重复之前的教育方式 。  
正如纪伯伦诗歌中所言:  
“你的孩子,都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渴望生命自身的儿女,他们经由你而来到世上而不是从你而来 。”  
“尽管他们与你在一起,但不属于你,给予你的爱,但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  
父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一件好事,但在重视的同时,也应该反观自己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家庭关系 。  
朱水芳建议,在教育内卷压力的当下,父母要有主动意识:主动学习,主动成长,主动突破自己的认识局限 。支持孩子的梦想,善于倾听,能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孩子一些建议、答疑解惑,让孩子感受到“有爱无碍” 。  
假设一个家庭,孩子是小树,母亲是土壤,父亲是天空,如果土壤是肥沃的,天空是辽阔的,那么小树即使偶尔经历风雨,也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  
“养儿育女,是为人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养育孩子,父母先成长自己,并陪伴孩子终身成长 。”朱水芳表示 。  
采访人员 | 黄燕玲  
编辑 | 曦曦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