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家里常见的这种东西20分钟溶化孩子眼球?别编故事了( 二 )

  
帖子|家里常见的这种东西20分钟溶化孩子眼球?别编故事了  
文章插图  
被部分自媒体援引的近期“新闻”画面其实是2014年的新闻画面,当时新闻并未说孩子眼球被溶解。  
可见,所谓“20分钟孩子眼球溶化”的消息,很可能是部分自媒体为了普及干燥剂安全知识而将以往的新闻报道夸大其词后的“成果”。  
也许,部分自媒体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醒公众注意干燥剂,可编造故事、夸大后果的做法并不可取。  
类似“眼球溶化”的消息虽然引人注目,其本质仍旧是篡改事实的造谣行为,与一味追求流量的“标题党”并无二致。  
【采访人员手记】  
在求证“20分钟孩子眼球被溶化”这条消息时,采访人员发现,打着科普的名义传播谣言并不罕见。  
例如:  

  • 有网友发来一段“通知了,太可怕”的视频,来自其家庭群。该视频内容也以科普为主,包括不能在明火环境中倒面粉,以避免引发粉尘爆炸等。  
      
    但该视频称,厨房里面粉爆炸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不仅有两名“受害人”现场展现如何在厨房里撒面粉导致爆炸,而且加上了原子弹爆炸的视频画面,声称这是“粉尘爆炸”的后果。  
帖子|家里常见的这种东西20分钟溶化孩子眼球?别编故事了  
文章插图  
整个视频没有标注“模仿画面”“概念画面”等字样。网友因此质疑:这种虚构细节、制造恐慌的做法是否值得商榷?尤其部分中老年人信奉“眼见为实”,这类“有画面有情节”的谣言怎么管?  
针对这一现象,应当一分为二看待。  
一方面,这类信息“亦真亦假”,很多传播者本着避险的心理传播,并不存在恶意,只能说是“以讹传讹”,很难追究他们的责任。这个时候,更需要有人及时还原真相,提醒他们,避免下一次上当受骗。这里的“提醒者”,既包括媒体,也包括了解真相的亲朋好友,不能因为相关信息来自“相亲相爱一家人”等家族群、来自长辈,就碍于颜面而向谣言投降。  
另一方面,对那些打着“科普”旗号却通过编造谣言、夸大事实、断章取义来博取眼球、换取流量的行为,决不能姑息。  
首先,发布相关信息的平台要承担审查责任,第一时间对错误信息和用户身份采取限流、封号、禁言等措施。采访人员发现,截至发稿,那条将原子弹爆炸称作厨房面粉爆炸的视频已被删除。对网友而言,如果下一次再看到类似的帖子,也可以积极举报。  
其次,对引发社会恐慌的造谣者,应当依法惩处。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都需依法承担责任。法律界人士也表示,若造谣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披着谣言外衣的科普帖子也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移动互联网时代,怎样做科普?  
科普的内容要科学准确,让公众能够参考,避免被误导。同时,唤起公众了解科普知识的热情也很重要。科普工作当然不能使用耸人听闻的谣言,也不能编造故事。那么,还有哪些形式能让公众喜闻乐见?值得每个科普工作者思考。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任翀)  
监制:荆克  
监审:董晓  
编辑:周文婧  
【 帖子|家里常见的这种东西20分钟溶化孩子眼球?别编故事了】校对:王蓓蓓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