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12岁才走出隔离罩的“泡泡男孩”,在死亡前第一次触摸到了妈妈( 三 )

  
手术过后,大家都以为这个孩子终于可以走出“泡泡房间”,大大方方地呼吸新鲜空气了,可是这孩子就是命途多舛,好像总有意外在等着他。  
大卫随即又被严重的腹泻、发热折磨得生不如死,还被诊断出了淋巴癌,于是这个孩子在只和家人团聚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后,就在1983年10月21日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大卫从患病、手术、到离世,对当时整个美国医学界造成了极大影响。  
手术|12岁才走出隔离罩的“泡泡男孩”,在死亡前第一次触摸到了妈妈  
文章插图  
  
医生对大卫的死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是姐姐凯瑟琳的血液里隐藏着的一种叫爱泼斯坦巴尔的病毒引发的淋巴癌。  
因为凯瑟琳的免疫功能强大所以健康不会受威胁,但是大卫免疫系统功能脆弱,所以被病毒攻击了。  
大卫的整个生命历程是当时业界研究的典型案例,美国的科学家为了避免大卫的悲剧重演,一直在寻找避免骨髓移植过程中产生感染的办法,为后来无数个新生儿奠定了一条生命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终于找到了可以代替骨髓移植去治疗SCID的方法:基因治疗法,医学家发现,可以截取一段基因载在一种对人体无害的病毒上再注射给患者,以弥补病变基因缺失的作用。  
只可惜科研也是一条需要试错的路,1990年,医学家尝试将基因疗法运用到一个4岁的SCID患者身上,可是却发现诱发白血病的概率很高,便立即停止了临床应用。  
手术|12岁才走出隔离罩的“泡泡男孩”,在死亡前第一次触摸到了妈妈  
文章插图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美国的医学家始终没有放弃对于SCID的研究调查。  
终于在一次次对骨髓移植手术进行完善之后,被检测出SCID的新生儿只要在3个月内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存活率基本都能达到75%以上。  
SCID也逐渐地可以被列入常规检查,而且只要孕妈妈做检查被检测出了SCID,那么可以立即对孕妈妈进行子宫内修复治疗。  
也是因为大卫,科学家后续证明了病毒可以引发癌症,这些里程碑式的篇章,终究是被大卫掀开了。  
鲁迅说过,这世间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它们吵闹。  
手术|12岁才走出隔离罩的“泡泡男孩”,在死亡前第一次触摸到了妈妈  
文章插图  
  
对戴维夫妇一家来说,两个儿子的相继离世,无疑是生命中最残忍的重击,可是对美国的医学界和无数个其他患了SCID的孩子们来说,可爱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英雄。  
比起现在娇生惯养的孩子,天生患有残疾或者身世悲惨的孩子更符合生命对人类的预期,健康的体魄不一定能承担得起期望、  
【 手术|12岁才走出隔离罩的“泡泡男孩”,在死亡前第一次触摸到了妈妈】就像没事就要轻生的人,从来不知道自己本身就很可悲,大卫的遭遇,不是故事,是概率,是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家庭的概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