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差距明显!( 二 )

  
  
父母打孩子,等于给孩子做了一个不良示范,让孩子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合理的。渐渐的,也会把暴力当成解决问题的方式。  
正如纪录片《镜子》里的一句话: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暴力的家庭就会有暴力的孩子。  
它就像一场无止境的轮回,不断在孩子身上复制。当孩子学会举起拳头的时候,就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差距|“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差距明显!  
文章插图  
  
△图源:摄图网  
02  
孩的优秀,不是打出来的  
  
钟南山院士接受《大家》栏目采访的时候,说过一段小时候的经历。  
  
【 差距|“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差距明显!】上学的时候,自己因为嘴馋,而故意不交学校的伙食费,拿着钱买零食。  
  
临近学期末,钟南山才向母亲坦白。  
  
母亲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他顿时觉得自己要大难临头,爸爸肯定会痛打他一顿了。  
  
  
  
  
  
差距|“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差距明显!  
文章插图  
  
  
  
  
差距|“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差距明显!  
文章插图  
  
△图源网络  
可是,父亲只是问他:“南山,你好好想想,这个事你做得对不对?”  
  
  
钟南山说,父亲这番话,比揍他一顿的刺激还要大。  
  
  
虽然父亲没有骂他,更没有打他,却让他认真反省后,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做过这种事。  
  
  
儿童心理医生拉希勒·布里格斯曾经说过:  
  
  
你如果打孩子,就等于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  
  
但如果你使用其他管教方法,就能教孩子更高级的认知技巧、自制力、因果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童话大王郑渊洁也说过,他教育儿子和女儿,从来没有打过孩子。  
  
孩子做错了事情,做得不好的时候,他只会耐心沟通和引导。  
  
没有打骂,他的孩子比很多同龄人都优秀。  
  
  
  
  
  
  
差距|“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差距明显!  
文章插图  
  
△图源网络  
儿子郑亚旗18岁开始自己养活自己,现在已经是一个企业家。  
  
女儿郑亚飞,名副其实的学霸,被美国6所知名大学录取,还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孩子的优秀,从来都不是打出来的。  
  
  
  
  
  
差距|“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差距明显!  
文章插图  
  
△图源:摄图网  
03  
孩子犯错,父母可以这样做  
  
  
既然打骂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如此之大,在孩子犯错后,家长究竟该如何进行教育呢?  
  
01家长要先保持冷静  
  
很多家长,之所以会对孩子动手打骂,往往是在听到孩子做错事情后,一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会有这样的表现与举动。  
  
其实面对孩子犯错,家长应该抱以较为冷静以及理性的态度去看待。  
  
因为在人的成长道路中,谁都避免不了做错事情,但是在做错事情后,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错误,才是最应该面对的。  
  
既然孩子犯错避免不了,那就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这些错误变成孩子成长道路中的路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