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为什么中国式家长的焦虑毫无意义?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四 )

  
要知道,这不是艺术学校那些遥远的天才们画的画,都是孩子的同班同学啊 。  
这时候,你早忘了那只是班上画得最好的10%的尖子,而错把它当成是全班的平均水平了 。  
更糟糕的是,父母还特别容易把不同孩子的优点集合到一起,成为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  
“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个和梦中情人、白马王子一样,虚构出来的人物 。  
你在买车时不会要求既要有德国车的安全,又要有日本车的省油,还要有美国车的宽敞,最后还得是国产车的价格 。  
但到一说到孩子,却理直气壮地今天拿他的成绩和班级第一比,明天拿他的身体和运动尖子比,后天拿他的情绪和“乖”孩子们比 。  
要知道,这世界上除了“我的孩子”,就全是“别人家的孩子”,这相当于要让孩子一个人打赢全世界 。  
这公平吗?孩子受得了吗?  
这也是取样偏差的错误,把虚构出来的人物当成了真正的样本 。  
这些错误,你在找老公或者买车的时候不会犯,为什么在孩子身上就会犯呢?  
因为你太焦虑了,过于担心那些“素质”、指标对孩子的影响 。  
当你对孩子的未来过度焦虑时,会反复检查孩子的各项指标,宁可往上比过了头,也不能往下比松了劲 。  
但这些指标并不会决定孩子的生死,大部分指标甚至都不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重大影响 。  
这样不客观、不准确的比较,只会让你过多地注意那些其实根本没那么重要的事情,给孩子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对孩子的成长毫无裨益 。  
中国式家长|为什么中国式家长的焦虑毫无意义?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3. 焦虑接着焦虑,没完没了  
在我儿子的小学家长会上,校方请家长谈谈最关心的问题 。  
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说:  
“我们孩子刚入学,特别担心幼小衔接问题 。  
孩子以前散漫惯了,能不能适应小学的节奏?  
我看到孩子每天那么早就要起床,中午还没有午睡,很担心他的小身板扛不住啊 。”  
二年级学生的家长说:  
“哎呀,这些问题你不用担心,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作息习惯调整一下就好了 。  
你倒是要注意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的相处,我觉得这才是小学阶段最大的挑战 。  
大家在一起六年,要是班级气氛不友好,有排挤、欺凌的现象,那可怎么办?”  
三四年级学生的家长说:  
“你们这些都是小问题啦,一二年级有什么好担心的?  
好好玩就行了 。到了三四年级,学业开始加重,你才知道家长不好当啊 。  
孩子的成绩在班里不理想,我们都得检讨自己哪儿做得不对,怎么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 。”  
五六年级学生的家长说:  
“你们这些都是浮云,小升初才是关键啊 。孩子上不了好初中,那好高中也没有希望,更不用说好大学了,以后一辈子就都毁了 。  
为了孩子上初中这事,我们都好几个晚上睡不着了 。”  
我听了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从孩子生下来那天起,我就习惯于周围家长这样的谈话模式了 。  
两岁宝宝的家长会指导1岁宝宝的家长说:  
“别担心他走路的问题,我以前也担心,我们家孩子到15个月才会走路,但现在跑得跟其他孩子一样快!  
你要注意的是语言,不要以为他听不懂,要多和他说话,不然到了两岁他的语言能力就滞后了 。”  
4岁宝宝的家长则会对3岁宝宝的家长说:  
“害羞?不敢和其他孩子玩?  
这都不算问题!到了4岁,孩子自然就敢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