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行为|90后宝妈和2岁儿子互揪头发毫不手软,竟是因为...( 二 )
2、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打人”是为了表达情绪。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Terrible Two”的阶段,
俗称“可怕的2岁”。
在这个阶段,
很多孩子会表现出喜欢打人的行为,
文章开头的那个新闻中,
喜欢打妈妈的宝宝就是2岁左右。
这是因为这个时期,
孩子的智力和情感发育相比之前有了大幅提升,
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
可语言能力却跟不上。
当孩子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时,
就会又气又急,
用打人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文章插图
他拽你的头发,
可能想阻止你和别人的谈话,引起你的注意;
他用玩具砸你,
可能是要告诉你他感到无聊,希望你陪他玩耍;
他对你又踢又打,
可能是因为你拿走了他爱吃的东西,他在表示反抗。
所以,孩子“打人”并不等于攻击行为,
作为父母,我们先不要着急给他扣上一个“暴力倾向”的帽子。
文章插图
纠正孩子打人的行为
“打回去”真的好吗?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热度很高的问题,
浏览量高达百万。
一位网友提问:
“被自己3岁的孩子用玩具打疼了,
然后就很暴躁,
想打回去该怎么办?”
文章插图
来源:@知乎
因为孩子玩闹起来没轻重,
在被孩子打疼的一瞬间,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和这位网友相同,
就是很想打回去。
虽然这样可以立刻制止孩子的暴力行为,
但从教育孩子的角度,
“以暴制暴”的教育最终只会毁掉孩子。
1、“以暴制暴”,效果短暂。
朋友5岁的儿子乐乐是个脾气暴躁的小孩,
周末去她家做客,
乐乐一言不合就对妈妈又抓又打。
朋友又哄又劝都无济于事,
结果爸爸的一顿暴揍让他恢复了安静。
朋友说:
“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别的都没效果啊。”
用一种暴力行为制止另一种暴力行为,
虽然有效果但绝对不会长久。
文章插图
因为孩子停止打人不是不想打了,
【 暴力行为|90后宝妈和2岁儿子互揪头发毫不手软,竟是因为...】而是对自己打不过的现实进行妥协,
这样他反而会认为,
打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等他有足够的力量反抗时,
更会表现出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暴力行为。
2、“以暴制暴”,提供了错误示范。
我们常说,
在家庭教育中,
身教大于言传。
以暴制暴,只会给孩子提供错误的行为示范。
可能孩子只是无意中打了你,
但是你“打回去”的方式却更加强化了他对这个行为的认识,
更会模仿你的暴力行为。
特别是对于低龄幼儿,
他们的模仿能力与生俱来,
而“同理心”“换位思考”等能力却十分欠缺。
3、“以暴制暴”,最终伤害了孩子。
很多时候,
当孩子用打人的行为去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时,
父母“打回去”的行为直接切断了孩子正常的情感表达。
当孩子还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时,
适当的情绪发泄是十分必要的。
弗洛伊德认为,
抑郁是攻击和愤怒转向一个人内在的结果。
家长用以暴制暴的行为制止孩子,
- 阳了|阳了哪些食物要少吃 阳之后官方食谱清单
- 你在喝醉之后是怎么醒酒的 过量饮酒的穴位按摩解酒
- 头脑还是清醒的吗 宿醉后吃什么吐什么怎么办
- 孩子病毒感染发烧吃什么食物好呀 孩子发烧之后吃什么比较好
- 做馒头白糖和蜂蜜一起放行吗 喝完蜂蜜水后不能吃什么食物
- 餐后血糖太高15点 血糖14吃药后多久能降下来
- 胃反酸该怎么办 喝酒后胃酸过多怎么解决
- 女子阳康后|女子阳康后子宫异常出血是怎么回事 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 女生|女生回应感染新冠后长出胡子是怎么了 女性长胡子是什么原因
- 女子回应感染后|女子回应感染后长出浓密胡子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女生也会长胡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