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人口数据的性别构成来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男比女多3362万人 。
《中国统计年鉴2021》表2-1“人口数及构成”显示,2020年我国男性人口为72357万人,女性人口为68855万人,这意味着2021年男性人口下降了46万人,而女性人口则增加了94万人 。
新京报梳理国家统计局历年数据发现,2021年是中国男性人口近40年来(自1978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的年份 。
男性人口下降,总人口性别比也下降
那么,2021年我国男性人口为何会首次下降?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死亡人口和死亡率上升了 。
2021年我国死亡人口为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而2020年死亡人口为998万人,死亡率为7.07‰ 。而这样的小幅波动都很正常 。
第二,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下降了 。
我国出生人口从2017年开始下降,到2021年已经是连续第五年下降 。2021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而2020年出生人口为1200万,出生率为8.52‰ 。
第三,近年来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
出生性别比,是指一年内出生男婴总数和女婴总数的比值,通常用每出生100名女婴所对应的出生男婴数来表示 。正常的出生性别比在103~107的范围内 。
过去,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一度很高,例如2010年我国的出生性别比高达118,2020年出生性别比下降到111.3 。
在出生人口不变的情况下,出生性别比下降,意味着男婴出生人数下降 。受出生人口下降和出生性别比下降双重因素叠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出生的男婴人数逐年减少 。性别结构逐渐趋向合理 。
那么,既然死亡人口数量和死亡率上升了,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下降了,为何2021年女性人口还增加了94万人?
因为女性平均寿命延长了 。
2021年12月21日,国家统计局《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女性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7.37岁提高到2015年的79.43岁,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80.88岁 。
实际上,2021年,我国不但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了,而且总人口性别比也下降了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而2021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04.88 。
个别省份的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
不过,虽然全国的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但个别省份的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 。
例如,2021年5月13日,海南省统计局公布,海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345081人,占53.02%;女性人口为4736151人,占46.98% 。总人口性别比为112.8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2.58相比,上升0.28 。
但从全国范围来说,我国人口性别比的大趋势正从“男多女少”向“男女平衡”转变 。
事实上,由于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口性别比都是“女多男少” 。
例如,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日本人口性别比为95.4(相当于每100位女性对应95.4位男性),英国为97.7,法国为93.8,德国为97.8,美国为97.9,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女多男少”现象 。
我国人口性别比正在从“男多女少”向“男女平衡”转变,既有出生性别比下降的原因,也有女性平均寿命延长的原因 。
而出生性别比下降的背后原因,则是我国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基于性别选择的人工流产现象越来越少 。这都体现了我国社会文明“水位”的提升 。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国其实已经出现“女多男少”现象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