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儿童主任的一天

在13岁女孩文文的画本上,绿树结满红色的果实,太阳竖着“毛发”扬起微笑。  
很难看出,坐在顾晓萌身边安安静静画画的,是个有二级智力残疾的女孩。顾晓萌一边陪她画画,一边听文文的父亲讲述,女儿最近如何无理取闹,如何打坏了家里的物件儿。顾晓萌早已习惯了这些故事,她先安抚好文文父亲,然后告诉他怎么和青春叛逆期的文文相处。  
在另一栋老旧小区楼内,10岁的希希也是一名存在智力残疾的孩子。面对马艳的到来,他把头深深埋在胳膊里。马艳捏着一块橡皮泥不停吸引着他,听希希妈妈聊起希希的近况。  
像这样的入户走访,是顾晓萌和马艳每周的“必修课”。她们都做着一份特别的工作——儿童主任。  
新京报|儿童主任的一天  
文章插图  
7月16日,房山某小区,儿童主任马艳来希希家走访。 新京报采访人员 侯少卿 摄  
新京报|儿童主任的一天  
文章插图  
7月16日,马艳(左)和顾晓萌(右)到文文家走访,给她带去水彩笔和橡皮泥。 新京报采访人员 侯少卿 摄  
社区里的亲子活动  
一间宽敞的活动室,工作人员布置好桌椅,挂上多种颜色的气球和拉花。7月16日上午,太平庄西里社区举行了一场亲子手工制作活动。  
家长带小朋友们一起用干花干草制作团扇,马艳作为儿童主任也参与其中,她穿着红马甲在一排排座位间穿梭,时而坐下帮孩子把花固定到团扇上,时而充当摄影师为他们拍照留念。看到有小朋友独立完成“作品”,她会鼓掌夸赞,面对孩子,她从不吝啬自己的热心和赞美。  
马艳和顾晓萌的工作与孩子密不可分。从2019年开始,她们分别担任起房山区太平庄东里社区和太平庄西里社区的儿童主任工作。在此之前,她们一直是各自社区的工作人员。32岁的顾晓萌,在社区做财务工作;51岁的马艳,负责社区的妇女儿童工作。  
2019年,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门印发的联合意见要求,儿童主任由村(居)民委员会委员、大学生村官或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等担任,优先安排村(居)民委员会女性委员。  
顾晓萌和马艳就是社区推选出的女性委员,她们任职后对社区内的困境儿童进行摸底排查,按照儿童类别建立台账,开展针对性走访和服务工作。太平庄东里社区共有336名儿童,太平庄西里社区有600名,她们摸排发现,各自社区内分别有3个病残儿童需要重点关注,文文和希希就在其中。  
“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向辖区内的孩子开展宣传教育、家庭监护指导、资源链接等,把政策和福利送到有需求的孩子家里。此外,我们会定期探访儿童家庭,有时举办一些宣讲、才艺比赛或亲子活动。”马艳说。  
据房山区民政局反馈,到目前为止,房山区全区共有600多位儿童主任。  
新京报|儿童主任的一天  
文章插图  
13岁的文文在画本上画画。 新京报采访人员 侯少卿 摄  
新京报|儿童主任的一天  
文章插图  
家访时,顾晓萌和马艳与文文的家长交流近况。 新京报采访人员 侯少卿 摄  
“给孩子多一份依靠”  
上午10点,亲子活动结束。马艳和顾晓萌分别进入社区入户走访。她们先联系家长询问孩子的情况,征求同意后才登门拜访,给孩子们带去水彩笔、画本和橡皮泥。孩子的一声“谢谢阿姨”,家长的一句“有你们真好”,总能带给两位儿童主任莫大的安慰。  
马艳20岁时,邻居家的一个小男孩带给她很大的触动。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还没有儿童主任,村里的儿童无法得到很好的监管与保护。一个单亲家庭的小男孩长期处于“没人管”的状态,“妈妈跑了,爸爸不务正业,奶奶也不会照顾,直到有一天孩子发生意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