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这几个超级游戏,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是难题!

很多家长很焦虑——  
我的孩子不怎么跟小朋友一起玩  
偶尔遇到喜欢的伙伴  
也不知道怎么相处  
总是片刻功夫就会闹翻脸  
平日里很是害羞  
这可怎么办?  
孩子早期的社交表现和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 。   
而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 , 一般遵循这几个特点:  
家人是孩子最初的朋友  
宝宝社交的第一步从出生就开始了 。   
家人的抚摸、亲吻、及时的回应 , 尤其是来自妈妈的爱 , 都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 。   
有了这种关爱的保障 , 宝宝才能安心地去“探索”外部世界 , 包括与各种各样的人相遇 , 并且建立良好的关系 。   
可以说 , 社交的第一阶段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   
玩这几个超级游戏,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是难题!  
文章图片  
静态感知逐渐趋于动态互动  
2岁以后的孩子更喜欢参加动态类游戏 , 如荡秋千或打球等 。   
这种活动不仅有利于小伙伴的相遇 , 而且孩子在期间的积极互动要比在那些安静的游戏中的互动高出2倍 , 更利于孩子成长发展 。   
分享需要靠后天学习  
分享并不是天生就会 , 只有到了3岁左右 , 孩子清楚了什么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 同时他也期待着让别人与他同乐时 , 分享行为才能真正主动出现 。   
玩这几个超级游戏,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是难题!  
文章图片  
合群的本质是尊重别人  
从小给孩子明确界限 , 要让孩子逐渐明白 , 小伙伴不是玩耍、摆弄和听话的玩具 , 他们也有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   
触觉发展是影响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  
触觉失调的孩子 , 往往会胆小孤僻、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不喜欢与陌生人交往 。   
发展社交能力 , 提升触觉能力是关键 。   
除了尊重孩子的社交发展规律 , 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之外 , 以下4个从社交能力的不同侧面设计的游戏 , 宝爸宝妈们也可以陪宝宝在家里玩起 。   
传递表情  
爸爸妈妈和宝宝围坐成一个圈儿 , 让宝宝注意观察妈妈的表情 , 然后把妈妈的表情状态用语言描述出来 , 并再次模仿给爸爸看 。   
同样 , 宝宝再做一个表情 , 由爸爸描述并模仿给妈妈看 。 依此轮转 。   
Tip:此游戏可引导孩子留心观察他人 , 同时学习认识情绪 。 认识情绪是管理情绪、提升社交智慧的前提 。   
我们都是机器人  
假装爸爸和宝宝是机器人 , 妈妈手里有“遥控器” 。 妈妈嘴里发出一个命令/指示 , 两个机器人要按照指示做相应的动作 。   
每次妈妈喊停 , “机器人”就要听令定住 , 且维持此前的最后一个动作不变 。   
Tip:可以轮流做拿“遥控器”的那个人 。 如此引导孩子学会倾听 , 并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动作 。   
玩这几个超级游戏,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是难题!  
文章图片  
小刺猬来跳舞  
在地上划定一个范围 , 爸爸、妈妈和宝宝都站进去 , 假装大家都是刺猬 , 不能靠得太近 , 因为身上有刺 , 会刺疼对方 。   
放一首曲子 , 大家开始手舞足蹈地跳起来 , 但是同时又要留心保持距离 , 否则就会“刺疼”、“流血” , 累计多少次 , 出局 。   
Tip:学习群体中人际交往的合适距离 。   
猜猜我怎么啦  
爸爸、妈妈或者宝宝 , 说一个词或者一句话 , 比如“我不知道” , 但每次都用不同的声调、带不同的情绪:开心、惊讶、生气等 , 让孩子猜这语言背后是什么情绪 。   
一家人轮流来做“带着情绪说话的那个人” 。 大人可以先演示 , 孩子学会了再来说 。   
Tip: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情绪 , 同时教会他们理解他人 , 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