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今年3岁,已经可以认字 。”,“我闺女5岁了,认识1000个汉字”,这些家长疯了吗?
关于几岁认字,先告诉大家一个结论 。
耶鲁大学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心理学家阿诺德·格塞尔博士说:“从长远角度来看,孩子从三岁、四岁、五岁、六岁甚至七岁开始认字,将来都没有任何不同!”
打脸吗?脸疼吗?
为什么呢?5岁之前单纯识字没有意义,因为语言的能力重要阶段是在6岁以后,所谓语言能力其实就是掌控文字的能力,如果孩子只认字但不识意,不仅没用,那孩子并不会比别人有多优秀 。
家长干吗都这么着急去给孩子灌输一些本不应该学的内容?有些家长坚定地认为,不超前就一定会落后,由此产生了焦虑,焦虑的情绪让家长盲目进入教育误区 。
文章图片
老师能够理解家长的这种焦虑,的确,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如果你不优秀,真的很容易就被淘汰,所以,在这种为了培养孩子更加优秀前提下,家长反而更容易掉进教育误区 。
【教育|“超前教育”坑了多少孩子,父母必知的早教三大误区,避坑要趁早】关于教育误区,通过不同的角度也都讲过很多次,今天,老师围绕“超前”总结三大教育误区 。
文章图片
第一,只能赢不能输 。
家长之所以要超前,是希望孩子赢,是因为不敢输,也输不起 。所以,家长会要求孩子在任何方面都不能落后于人,不能拿第一,也要进前三,否则上纲上线的话就来了 。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教育误区,因为家长固执地认为,只有第一才算是优秀,只有第一才能立足未来,认为自己很普通,但不接受孩子也同样普通 。在这种极端的观念下,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结果是怎么样,不用举例子,身边太多了 。
家长要懂得一个道理,输并不可怕,可怕是输不起,天底下没有常胜将军,如果一个人没有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那他最终不会赢,但一定会输得很惨 。
文章图片
第二,只看别人不看自己 。
这些家长的特点是,眼睛里只会盯着别人的成绩,然后去比自己孩子的成绩,只会拿别人的优点去比自己孩子的缺点 。嘴里总是说在,看看人家那孩子 。这时候是不是回怼一句,那你给他当妈去吧 。是不是很拽 。
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都是不同的,作为家长更应该去挖掘、放大孩子身上那些优点,哪怕是看上去很不起眼的一点,而不是总盯着缺点不放 。这些家长们有没有换个角度想过,当你去真正挖掘出孩子身上的特长并尽可能去推动后,那些你本来关注的缺点,逐渐都消失了 。
文章图片
第三,只看结果不要过程 。
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只顾低头走路的人,永远领略不到沿途的风光,生命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历程!这是在描绘人生,这更是一种人生观 。放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着特别的启发 。孩子的任何成绩都只是一种阶段性小结,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兴趣,以及塑造完整的人设与思想,而这个目的是要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健康教育常识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何时开始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为好 为什么要进行儿童性启蒙教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