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想再玩会儿!”孩子总拖延,这位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
文章图片
最近在和儿子的相处中 , 我发现孩子开始拖延了!每次吃完晚饭 , 我叫他去做作业 , 他都守着电视机恋恋不舍 。 我喊了好几遍小家伙都不动 , 嘴里总重复着一句话:“我还想再玩一会儿!”
每次听到这儿我都气不打一处来 , 只要我答应他 , 他就会得寸进尺 , 玩了一会后又要接着玩 。
我和身边的家长们聊了聊 , 发现很多家长都有这个问题:孩子有“拖延症” , 做事情拖拖拉拉 , 能九点做绝不八点做 。 你喊孩子 , 他总说“还要玩一会”、“让我再玩五分钟” 。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文章图片
【“我还想再玩会儿!”孩子总拖延,这位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孩子为何总是拖延?背后有科学原因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 , 叫做“延迟满足” , 就是说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当下的欲望 , 先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 把想做的事情暂时延后 。 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人跟动物的一个主要区别 , 因为动物一般都没有这个能力 , 比如饿了就要吃 , 不会忍者饥饿把食物储存起来等未来再吃 。
相对小孩子来说 , 我们成人的这种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 尽管我们经常也会出现拖拉、不想上班的想法 , 但是成人心理成熟 , 知道如何调节和管理自己 。 比如我自己 , 在出现对工作懈怠、想要放松的时候 , 我就告诉自己:现在工作比玩乐更要紧 , 我要先完成工作 , 然后再去放松 。 而孩子这种延迟满足的能力是很弱的 。
文章图片
小朋友在玩玩具、看动画片的时候更容易投入其中 , 当大人打断他时 , 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 , 一想到因为做作业而失去眼前的快乐 , 他就很难接受 。
并且孩子的时间观念很薄弱 , 他们常常意识不到一分钟是多少、一小时又是多少 。 所以当父母提醒自己时 , 孩子为了继续眼前的快乐 , 会搬出“让我再玩三分钟”的理由 , 试图说服父母 。 而往往等三分钟过去了 , 孩子又要再玩三分钟 , 就这么反复下去 。 在孩子的眼里 , “三分钟”是个模糊的概念 , 他们无法清晰地感受到时间已经过去了多久 。
文章图片
拒绝和妥协都会害了娃 , 标准答案是这样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 , 父母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无外乎两种 。
一种是明确拒绝 , 吼娃 。 比如我表妹与她小女儿 , 每当孩子提出“还想再玩三分钟时” , 表妹直接拉下脸 , 对女儿吼道:“不可以!现在就去做 。 ”小女儿往往又要和表妹拉扯一番 , 最后才委屈巴巴地去练琴、学习 , 天天如此 。 随着表妹对孩子说的“不可以”越来越多 , 她慢慢对母亲冷漠了起来 , 连笑脸都变少了 。
第二种反应就是妥协 。 当孩子提出“再玩一会就去学”的要求时 , 很多妈妈刚开始还坚持 , 但当孩子展现出强烈的委屈和失落时 , 做家长的就忍不住心软了 , 任由孩子玩下去 。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很多任务完不成 , 只能拖到第二天去做 。 坦白地说 , 这两种方法都不好 。 前者容易导致孩子厌学、产生逆反心理 , 亲子关系也遭到了破坏 。 后者虽然让孩子得到了暂时的快乐 , 但是长久来看 , 这种放纵对孩子来说弊大于利 。 孩子会失去合理分配时间、主动学习的能力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