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网事”丨妈妈的味道
文章图片
每逢谈起妈妈的味道 , 让人想得更多的还是妈妈做的饭、炒的菜、弄的甜点小吃等 。 可妈妈的味道不仅仅只是看得见、摸得着 , 更多的还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我的妈妈 , 几乎跟大多数人妈妈一样 , 有一双会做饭的手 , 一张会唠叨的嘴 。
文章图片
回家前的喜悦 , 忘不掉妈妈的厨房 。有乡愁的人经常会感慨 , 特别怀念妈妈做的那道菜 , 一吃就能吃得出来 , 那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 每次回家 , 都会吃到妈妈做的红烧鱼 , 哪怕连续吃上一周 , 都不会厌倦的 。 每次来到厨房看到妈妈做饭 , 都能从妈妈炒菜的行动中学到菜要怎么切 , 调料要怎么放 , 火候要调到多大 , 炒菜先放什么、后搭配什么 。 妈妈炒的菜 , 没有特别的装饰 , 也谈不上色香味俱全 , 但每每尝到妈妈炒的菜、吃的米饭都很香 , 胃口很好 , 饭量增大 。 每次下馆子、聚餐 , 都会毫不犹豫地点份烤鱼 , 但和妈妈的手艺相比 , 再好的馆子都黯然失色 。 有工作的地方很难有一个真正的家 , 当需要回到工作单位时 , 妈妈的味道就变成了一大堆的家乡特产 , 塞满了你的行李包 , 填满了你的后备箱 。
回家后的无聊 , 躲不了妈妈的唠叨 。
在同一世界 , 我们几乎都有同一个爱唠叨的妈妈 。 有的时候唠叨成为了你的“必修课” , 每次回到家时 , 妈妈都会很早地敲门叫吃早饭 , 有的时候睡得晚、没休息好 , 或许天气很冷 , 没有起床的勇气 , 被敲门声叫醒后 , 有过抱怨、生气 , 甚至还顶过嘴;有的时候你可能因为有件事干得不到位、不利索、不完美 , 会遭到妈妈的训斥;有的时候也会因为花的钱多、买的东西贵 , 也都会遭到妈妈的一顿嫌弃 。 你可能总是讨厌妈妈的唠叨 , 但妈妈却总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们吃饱穿暖 。 面对妈妈的唠叨 , 哪怕自己听多了 , 很多时候甚至是听得心很烦 , 但当你离开后 , 你会发现 , 少了妈妈的牵挂 , 自己可能有点不适应 , 甚至感觉缺少存在感 。
文章图片
离家后的想念 , 离不开妈妈的牵挂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 , 都来自妈妈 , 妈妈的味道 , 是一种心灵牵挂 。 “儿行千里母担忧” , 参加工作也快四年了 , 聚少离多 , 但每次通上电话 , 总离不开妈妈的唠叨 , 虽说妈妈是地道的农民 , 受教育程度不高、认知水平受限 , 在工作中给不了我太多帮助、解决不了一些实际困难 , 但听完妈妈唠叨后 , 心里顿时感觉很舒坦 , 再糟糕的心情也都能慢慢平复下来 , 哪怕困难还在面前 , 都会勇气满满、信心十足地去面对 。 电话的那头 , 永远是妈妈那些说不完的嘱咐:经常把房间收拾干净 , 衣服要洗勤快一点 , 床单被套要定期更换 , 每天要记得保护好身体 , 多穿点衣服 , 每天要早睡早起 , 及时吃早餐 , 少玩手机等 , 这些嘱咐仿佛成为了我和妈妈交流的桥梁 。
文章图片
最幸福的 , 莫过于回到温暖的家 , 吃一顿妈妈亲手做的饭 , 品尝妈妈的味道 。 妈妈的味道是隔着千里万里 , 让人越发怀念的香甜记忆 。 想家 , 其实就是想念“妈妈的味道” 。 妈妈牌厨房 , 是最温暖的等候;妈妈牌唠叨 , 是最深厚的情怀;妈妈牌牵挂 , 是最真挚的思念 。 文:浪卡子县王摇图:网络图片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