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在农村地区、城镇新增人口地区加强幼儿园的建设 , 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 。
新京报讯(采访人员冯琪)国家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对未来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挑战 。 4月26日 , 在教育部“教育这十年”首场发布会上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 , 将逐年做好入园需求的预测 , 重点在农村地区、城镇新增人口地区加强幼儿园的建设 , 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 。
据悉 , 截至2021年 , 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已经达到88.1% 。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 , 我国学前教育尚未实现全面普及 , 一些地方还存在大班额问题 。 学前教育资源总量 , 特别是普惠性资源还存在不足 , 随着三孩政策的落地实施 , 区域性、结构性资源矛盾问题会进一步凸显 , 这是我们的重要挑战 。 ”吕玉刚指出 。
吕玉刚表示 , 教育部将以实施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为重要抓手 , 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 切实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 , 更好地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 , 促进三孩政策落地实施 。
【人口|学前资源如何应对“三孩”政策?教育部:逐年做好入园需求预测】首先是做好入园需求的预测 。 “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 , 必然对人口的出生变化带来影响 。 我们推动各地根据出生人口的变化 , 以及乡村振兴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 逐年做好入园需求的预测 , 这对资源的配置至关重要 。 同时要及时修订完善居住区人口配套的学位标准 。 ”
在此基础上 , 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 。 吕玉刚表示 , 将推动各地根据需求的预测 , 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 , 重点在农村地区、城镇新增人口地区加强幼儿园的建设 , 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 , 鼓励支持国有的企事业单位 , 包括军队、高校、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各种类型的公办幼儿园 , 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 。
此外 , 吕玉刚强调 , 要逐步化解和消除“大班额” , 实现“幼有善育”的目标要求 。 将把化解大班额作为推进县域普及普惠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 , 推动各地逐步通过扩资源、调结构 , 将大班额降下来 , 改善办园条件 , 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能力 , 逐步实现幼儿园班额的标准化 , 为更好地提高科学保教水平创造条件 。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陈荻雁
- iPhone车祸检测|iPhone车祸检测占用大量救援资源是怎么回事 iPhone车祸检测过于灵敏是好事吗
- 上小学前是否必须上幼儿园 不上幼儿园可以直接上小学吗
- 发钱,能让人多生孩子吗?
- 人真的能被催眠吗 给睡着的人口会醒吗
- 城镇人口是指什么
- 水属于矿产资源吗
-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 女子理发店点四百颗痘痘花一万多 帮有hpv的人口
- 现代人类社会资源体系的三大支柱
- 节约资源的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