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巧用4种暗示方法,比打骂管用多了( 二 )
莞妈是这样做的:边减缓讲的速度 , 边用眼睛盯着孩子手上动作 。 没一会儿 , 孩子注意到我的眼神 , 意识到自己手上的动作 , 于是马上停下来 , 安静地听故事了 。
解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而眼神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 有时候 , 一个眼神比千言万语更能清晰地表达情感 。 用眼神暗示向孩子传达意思 , 如果他能顺利接收 , 我们称之为“心领神会” 。
文章图片
表情暗示法
有一次家里来客人 , 孩子兴奋不已 , 完全呈现出一个“人来疯”的状态 。 他一会大叫 , 一会上蹿下跳 , 一刻也不停歇 , 说了几次都不管用 。
后来 , 我把他按住 , 蹲下来与他平视 , 然后皱着眉头 , 用力地摇了摇头 。 没想到 , 这一招见效了 , 孩子总算收敛起来 , 后面安静了不少 。
解析:通过表情 , 我们可以传达很多信息:赞同、肯定、高兴、生气、难过、不同意等等 。 表情所传达的内容比眼神丰富 , 但不同的是 , 对孩子的刺激更明显 。 比如 , 孩子做对了表示赞许 , 会心一笑 , 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 。
语言暗示法
有段时间疫情居家 , 孩子每天起床都是被子一蹬 , 然后就爬起来干别的事去了 。 他总忘记叠被子、整理床铺 , 说过好几次 , 但效果并不理想 。
有次应老师要求 , 发孩子居家活动照片 。 我把他的床整理好拍了一张发过去 。 并跟老师说 , 孩子很乖 , 被子每天叠得整整齐齐 。 老师闻言 , 回了一个大大的赞 。 此后 , 孩子每天主动叠被 , 再也不需要我提醒了 。
文章图片
解析:语言暗示 , 并非直接说出问题所在 。 我们可以用迂回的方式 , 通过别的场景、事件 , 或用讲故事、打比喻的方式 , 把正确做法巧妙地表达出来 。 孩子会非常乐于接受这种柔和的教育方式 。
动作暗示法
周末的晚上 , 接近10点钟 , 孩子还在看动画片 。 反复催促孩子却无动于衷 , 差点就忍不住爆发 。 我想我当时是真的差点忍不住了 。 但想想 , 这时候发火也不合时宜 , 还会影响睡眠 。
于是我干脆放下手中的事 , 把客厅大灯一关 , 进房间铺好床然后上床休息 。 这时候 , 孩子也感受到了无声的语言 , 一溜烟跑回房睡觉了 。
解析:用体态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 , 对于孩子来说更有说服力 。 语言能力有限的孩子 , 他会更倾向于观察你的动作神态 , 来接收信息 。 比如孩子坐姿不正 , 拍拍他肩膀 , 示范抬头挺胸的动作 , 比任何说教都有用 。
文章图片
写在最后
要知道 , 孩子的想法永远不可能跟家长保持一致 。 而事事都“听话”的孩子 , 未必是优秀 , 很大可能是没有主见 。
当你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 , 应理性对待 。 这或许是孩子在传达信号 , 说明他的需求没得到满足 , 抑或是你的教育方法出现问题 。 多点理解 , 多点耐心 , 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吧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健康教育常识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如何对付调皮不听话的小孩 孩子好动调皮怎么办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