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广州历史文化

很多人都知道五羊雕像,但不一定晓得五仙观 。  
尽管一度被誉为“广州祖庙”,但它已门庭冷落 。  
随水退而南向  
1377年(据清康熙《广州府志》),广州城发生了一件大事:布政使(即藩司)赵嗣坚出面,将五仙观自药洲旁迁建于坡山(在今惠福西路) 。从此,它结束了向南的趋势,与禁钟楼相伴,北望怀圣寺 。  

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广州历史文化
  
文章插图  
隶省城图,明代,五仙观的位置  
此前,五仙观屡变,数度废兴 。  
研究表明,最早的祭祀五仙的庙观或建于南汉 。北宋初,时人古成之有诗记之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按史料所载,五仙观(那时或称“五仙祠”)见于十贤坊(今广东省财政厅一带);1086-1113年间,被迁往别处(迁地不详);1114年,又重建于十贤坊旧址;南宋嘉定年间,因所祀奉的五仙被移至药洲莲池上的奉真观,五仙观址再变 。自此至明初被迁建前,未再易址 。  
它的新家是广州重要的地标:2000多年前,那座隆起的小山岗——坡山,与番山、禺山一样闻名于城中 。这一带曾是半岛,与东面的番(山)禺(山)半岛(今北京路东)相望;两晋时,这里成为广州城的一处内港渡口,后人称为“坡山古渡头”或“坡山古渡” 。存于坡山南坡的“仙人拇迹”,就是珠江水长年冲蚀原生红砂岩而留下的地质遗迹 。那时,流经广州城中心的珠江,宽逾2000米,北岸就在今惠福西路一带 。  
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广州历史文化
  
文章插图  
仙人拇迹  
当五仙观在坡山落成时,它完成了从番禺半岛到坡山半岛的迁移 。江水的陆续南撤,也持续改变着广州的模样:原在两个半岛间的湾区演化为宋时的西湖(西湖路名源于此)后,再变为城市的街区,内港码头也西移到了蚬子步(今杨巷路之西的怀远驿街) 。  
不知不觉,五仙观亲历了一段广州的城建发展史 。  
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广州历史文化
  
文章插图  
古广州水陆分布示意图,梁国昭绘  
观里观外有乾坤  
五仙观是谷神庙 。所奉祀的五仙,分别是东、西、南、北、中五方神 。  
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广州历史文化
  
文章插图  
1901年,观中祀奉的五方神  
建观的理由众所周知:纪念赠稻广州人民的骑五色羊而来的五位仙人 。宋人洪适《番禺调笑·羊仙》词:“骑羊执穗神仙五”中,所用的“骑羊执穗”的典故,即源自这个传说 。它与广州别称“羊城”“穗城”构成因果关系 。这也是羊城城市起源的唯一传说 。  
这个传说有典型的农业中国的浪漫 。内容很简单,形成过程却有如鸿蒙之破的漫长 。  
它的演化路径可以简单概括为:先有五羊,再有五仙骑五羊,然后立祠,再改立五仙观 。  
五羊故事起于何时,不知 。至晋时,始见文字记载 。裴渊所撰的《广州记》说:“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穀囊,随像悬之,云昔高固为楚相,五羊衔穀茎于楚庭,于是图其像 。”)差不多同期的顾微所撰的《广州记》内容也与此相似 。此时仅有仙羊,未见仙人 。到刘宋(420年—479年)时沈怀远著《南越志》,则首次将五仙与五羊匹配 。经有唐一代的加工酝酿,至北宋年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五羊传说已趋完整,并以仙去羊留化石收尾 。  
有人认为,那座在十贤坊的五仙观,观址就是五仙降临之地 。  
若依此,则五仙观开启了与羊城至少950余年(按:一些研究者认为,祭祀五仙的庙宇最早可能出现于南汉)的相伴,不离不弃,与城共成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