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腾讯音乐”)最新的财报显示其强劲增长 。
但我们似乎更应该视为在线音乐市场出现了某种终极模式 。
版权内容、付费用户和生态闭环在过去20年里一直考验着这个领域,但今天腾讯音乐已经在每个方向上都建立了难以撼动的绝对优势,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音乐产业的“终局模式”在逐渐显现 。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切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是创新与更长远的战略格局而非依赖密集的资本,这就更有参考价值 。
1 腾讯音乐的“增长经”
8月11日凌晨,腾讯音乐在美股盘后发布了其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在大环境逆势中依旧表现优异,核心数据均优于市场预期且保持高速增长 。
如果套用最近新锐的某种文学体裁来表示大概是这样的:
在线音乐付费用户同比增速创新高,付费率高增长,在线音乐ARPPU持续增长,在线音乐收入增幅创新高,在线音乐订阅收入高增长,社交娱乐付费用户数同比高增长……
玩笑开过,来看具体的数据,会发现除了总营收同比增长17.5%至人民币69.3亿元(9.81亿美元)这个硬数据外,最炫目的是用户付费行为和意愿的高增长 。
其中,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64.7%至人民币13.1亿元(1.86亿美元);在线音乐付费用户达4710万,同比增长51.9%,在线音乐ARPPU同比增长8.1% 。
在一个历史悠久但长期待深耕的市场里,付费用户出现50%以上的增长是一个极其不同寻常的数据,甚至是一个颠覆性的数据 。
腾讯音乐是怎样让大众观念从“喜欢免费”逐步走向“乐于付费”呢?
2 用户为什么愿意付费了?
大部分早期互联网用户可能还没有下载QQ就已经学会下载音乐了 。
MP3格式的诞生,使得音乐传播在刚刚登上互联网时就打上了“免费”的标签 。
这种形态不仅席卷美国,在中国更是如此,“免费+分享”的模式一经出现就被迅速推广,互联网公司赚到了流量,用户免费听了音乐,真正遇到困难的却是歌手、音乐人和唱片公司 。
真正用创新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是乔布斯,他坚持认为,既然数十倍增长的用户摊薄了版权成本,消费者应该用远低于购买CD的价格获取正版音乐 。这个创意的结果是,在诞生后的13年里,iTunes平台总计销售了250亿首单曲 。
在中国,随着知识产权法治的健全,正版音乐同样被提上议事日程,2015年史上最严的音乐版权令出台 。这时候的行业早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早期巨头百度MP3风光不再,经过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反复竞争,腾讯数字音乐业务(QQ音乐、全民K歌)与酷狗、酷我背后的海洋音乐集团合并,一瞬间成为国内最大的在线音乐平台,江山底定 。
应该说腾讯整合音乐市场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第一个因素,是知识产权法治体系的完善,为正版内容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持,民众的版权意识逐渐增强;
第二个因素,是腾讯音乐已经成长到足够大,它的资源足以打造一个覆盖绝大多数用户群体的内容池;
第三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中国从2010-2020年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消费升级红利充分释放,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获取、存储和播放音乐的工具,“付费换取更好的内容和服务”的意识逐渐抬头,消费者为了免费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但是,问题接着又出现了——利用法律武器和内容壁垒,让用户“不得不”付费固然有效,但未免落了下乘 。这表现在,一旦有新的免费内容平台出现,用户就会毫无忠诚度的投奔新平台而去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湄公鱼和草鱼哪个贵 市场上雄鱼多少钱一斤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抗原试剂盒|抗原试剂盒的钱都被谁赚了 国内的抗原市场究竟有多大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