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十岁而已( 二 )

  
当然,小米在技术研发上不是没有亮点 。最值得一说的是,小米相机部门成立仅仅一年,就把行业评分DXO Mark做到全球第一;还有在小米10纪念版上,首次量产了石墨烯基电池,此次还量产了全球第一台透明OLED电视等等 。  
不过,这些目前在用户心智上似乎还没有形成太大的沉淀,至少在谈到手机拍摄功能/快充技术/电视屏幕技术的时候,用户未必会立马反射到小米 。从投入研发到量产再到心智,十岁的小米接下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性价比这把双刃剑,小米没有放下  
“性价比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雷军在十周年演讲上说道,在中国老百姓好货不便宜的固有认知下,“也是我们最脆弱的软肋” 。  
性价比这把双刃剑,小米如今也不想放下,“性价比为纲”还被雷军放在了小米“三大铁律”的第二位 。  
这也是由小米的品牌形象决定的 。“小米”本来就是一个很常见的食材,接地气的品牌形象决定了小米无法把以前性价比的路子推倒重来 。  
现在小米强调的性价比,又和以前又有点不一样 。  
在手机和电视这类相对成熟的产品中,小米明显已经往高端转型,不是一味衡量成本和价格,而是不吝堆料造出了更高价格的硬件,今年的小米10及纪念版、小米电视的“大师系列”都是如此 。  
现在的性价比,更多强调的是在更高价位产品中的性价比 。不管是石墨烯基、OLED屏幕,有了这些技术的加持,小米有了打入高端产品的入场券,在此基础上再强调性价比,这一策略在目前已经被验证过——正如一加在海外市场就是靠精品机型和比苹果更低的价格,从被苹果和三星把持的高端手机中撕出了一个小口子 。  
“性价比为纲”的问题在于,小米曾经追求的极致性价比,如今也成为小米往高端突破的“原罪” 。从小米最近几款机型摇摆的定价也可以看出,用户或许并不买单,今年小米10、Redmi K30这两款定价更高的产品,在发售后短期内也价格跳水,性价比是有了,但高端差了点意思 。  
那么,小米如何在未来漫长的征程中立于不败?雷军在演讲中自问自答了这个问题 。是质量,“我们必须要拿出世界品质的好产品”,他也承认,“提升质量,是很繁琐的过程” 。  
十年前,雷军在小米的商业模式上,选择了一条难的道路 。十年后,“三大铁律”的“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指向了小米接下来还要在原来性价比的基础上,继续叠加技术含量/设计感 。这也同样不是一条好走的路 。  
在十周年活动上,小米致敬乔布斯增加了“one more thing”的压轴环节 。  
在此之前,大家期待的要么是小米披露最先进的技术研发进展,或者对此前留下的技术方向(双折叠屏/环绕屏/造芯)有所交待 。最后才发现是原来是一款卡丁车产品——设计炫酷、噱头满满,但其实车的研发、设计、制造,无不来自小米的生态链公司九号机器人 。  
不能不说是看客们小小的遗憾 。  
当雷军回顾过往10年,令人热泪盈眶 。接下来的市场从未如此诡谲,政治也从未这么深入商业,除了情怀、故事,大家也很期待雷军对潜在危机、小米的短板的更多思考 。  
【本文作者邱晓芬,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 。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