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遗产分配的法律有哪些?

年老之际,就会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而遗产的分配,则是让很多人都感到头痛 。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懂得继承分配的法律,一些不得当的操作可能让家庭内部出现情感危机,所以,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么我国遗产分配的法律主要说了些什么呢?  

关于遗产分配的法律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法定继承顺序  
1、第九条  
继承权男女平等 。  
2、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  
3、第十一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  
4、第十二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  
5、第十三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 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 可以不均等 。  
6、第十四条  
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  
7、第十五条  
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 。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二、遗嘱继承和遗赠  
1、第十六条  
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  
2、第十七条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 。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  
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  
3、第十八条  
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  
4、第十九条  
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  
5、第二十条  
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