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蛙”走红:亚文化快闪之后,还需回归“深度无聊”( 四 )

  
而也正是如此 , 孤寡蛙的横空出世也就可以理解了 , 因为我们并没有选择在创造新事物的喜悦与狂欢过后所营造出来的片刻宁静中 , 去停留下来进行深度沉思 , 而是马不停蹄地踏上了下一个创造的旅程 , 重新嵌入到高速的日常工作节奏当中 。  
  

“孤寡蛙”走红:亚文化快闪之后,还需回归“深度无聊”
  
文章插图  
(被作者宣布“死亡”的青蛙Pepe)  
也许在高度媒介化的当下 , 我们难以再度回到乌托邦色彩过于浓厚的“深度无聊”之中 。但我们也不应就此抛弃掉深度无聊的精髓——“沉思”的习惯 , 被高速运转的生活齿轮所被动地驱动 , 只“造”不思 。  
我们需要孤寡蛙 , 需要它来替我们表达 , 甚至供我们消遣 。但是圈层的碰撞 , 认知的差距 , 关系的隔阂 , 社会的整合 , 这都不是仅仅依靠孤寡蛙所能解决的问题 。  
孤寡蛙更像是一个契机 , 它需要我们在狂欢之后冷静 , 在快闪散场之后回味 。毕竟 , 我们不能沉湎于创造事物与宣判事物赛博死亡的循环更替之中 , 而是要更多地从中学会反思 , 回归到现实生活 , 去在创造与共享中寻求深层次的意义 。  
这 , 总比单纯地听取“蛙”声一片更有价值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 , 作者:郑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