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享年81岁,为什么56岁就退位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呢?( 二 )

  
现如今,陈康伯、杨沂中却让他去前线督战玩命,他怎么可能不怕?  
当然,我们知道 。赵构最后在满朝文武的劝说下,还是壮着胆子去前线督战了 。  
并且宋军在虞允文的指挥下,也打赢了采石矶之战,赢得了1161年的这场大战的胜利 。  
但是由于赵构在这起事件过程中,被金人吓破了胆子 。  
所以事后不久,他立即就退了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赵眘 。  
至于退位的原因,就是本文开头说的 。  
他颜面尽失,心态彻底崩了,哪怕是皇帝这种职业,他也没兴趣做了 。  
毕竟如果赵构继续当这个皇帝,他就不能随便跑路 。  
只要打仗,他就要御驾亲征 。他不去,满朝文武就逼他去 。还美其名曰“君王死社稷” 。  
而如果赵构退位,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  
到时候再需要御驾亲征,就是赵眘的事了 。  
跟赵构没关系,他已经是太上皇了 。他该跑路就跑路,没人能管得着他 。  
哪朝哪代有太上皇御驾亲征的?  
值得一提的是 。赵构此举,不是他的原创 。  
他也是师从于他爹,宋徽宗 。  

赵构享年81岁,为什么56岁就退位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呢?
  
文章插图  
当年金兵南下,徽宗直接就跑了,跑之前还把皇位给了宋钦宗 。  
在徽宗看来,自己是皇帝,就得留下君王死社稷 。而传给钦宗,他变成太上皇,那死社稷的就是钦宗了 。  
单从这一点来看,赵构和徽宗是真爷俩 。  
遇事就自己赶紧跑路,把问题丢给儿子 。  
至于说赵构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赵眘,也就是宋太祖的后裔 。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赵眘好控制 。他不是皇族大宗出身,家族势力很弱 。赵构就是看中他的这个特质,才选择了他 。  
说到这里,要澄清一个错误印象 。相信之前也有很多人已经澄清过了 。  
那就是认为赵构把皇位传给太祖后裔,是由于太宗后裔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军一锅端,导致赵构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太祖后裔 。  
为什么说这个印象是错的呢?  
因为靖康之变中,只是在开封的太宗后裔被一锅端了 。散居在洛阳等地的太宗后裔,很多都逃到了江南 。  
比如宋英宗的哥哥,濮王赵宗晟的后裔 。也就是齐安郡王一脉 。在靖康之变期间,就跑到了江南 。并且还支持了赵构继位 。  
可以说,赵构能稳坐皇位,与当时的齐安郡王赵士?对他的鼎力支持分不开关系 。  
所以,赵构不选太宗后裔继位,不是因为太宗后裔没人了 。  
他立赵眘为太子,单纯就是他不想从皇族大宗中挑选继承人 。  
注意 。这里说的“皇族大宗”,也包括了当时的太祖后裔 。  
因为赵匡胤的后裔在南宋初年,也不是都混的不好 。比如安定郡王一脉(宋神宗专门为太祖后裔设置的世袭爵位),在南宋初年也是混的风生水起 。  
赵构享年81岁,为什么56岁就退位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呢?
  
文章插图  
当时的安定郡王叫赵令畤,也是有钱有势的大爷 。  
赵构直接跳过了安定郡王一脉 。理由和他不选太宗后裔,是一样的 。  
毕竟,皇族大宗都是有权有势 。那些大爷能支持他赵构坐皇位,当然也能支持别人了 。  
若是皇储的位置让这些人控制,赵构能不能善终都难说 。  
而相比于这些有钱有势的大爷,赵眘的家族衰败了 。  
赵眘的亲爷爷赵令譮在北宋是国公,当时也算是门庭显赫了 。但受靖康之变影响,赵眘生父赵子偁没能获得爵位,其在南宋初年仅是一个区区八品小官 。家里不仅无权无势,而且还穷 。  
像是这样家庭背景长大的小孩,大概率会懂得感恩,懂得孝顺养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