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良心打分

场景:  
寒假到广州探表姐 , 我跟小外甥南仔几乎玩疯掉 。临走的前一天 , 我俩更是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逛动物世界、吃麦当劳、看电影……一直折腾到黄昏才回家 。  
到了家门口的那条路 , 我见南仔也累得差不多了 , 索性抱起他过街 。  
“不行—”我才走到中间 , 南仔突然大叫起来 , “是红灯!不能过的!老师说不能冲红灯!快放我下来—”放你下来?我左右看看 , 街上当时虽然没有车 , 但保不齐拐角那边随时就会有一辆冲出来 , 这玩笑可开不起!于是不由分说三步并两步蹿了过街 。谁知过了马路 , 一路上糖黏豆似的黏着我的南仔性情大变 , 死活都不肯牵我的手 , 甩开我自己闷着头往家走 , 神情中甚至有了一丝恼怒 。  
回到家 , 一直到吃完晚饭、看完电视、冲完凉 , 南仔还是不理我 。总不能就这样离开广州吧?我只好“低声下气”地去道歉 。  
“我答应妈妈做个好孩子的 , ”问了半天 , 南仔终于开了口 , “可是都是你 , 我今天做不成了!”  
“可小舅不是故意的啊!而且当时不是也没有车嘛……”我试图辩解 。  
“我不管有没有车!”南仔竟连小脸都涨红了 , “反正红灯就是不让过!反正今天你不对!!”  
老实讲 , 我不是故意的 , 当时我根本没有留意交通灯的红绿 。但我知道 , 我的确让南仔失望了 。  
机票是下午的 , 但那天我起得特别早 , 我叫上南仔 , 决定当面弥补自己的过错 。于是那天早上、那个街口 , 就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舅舅 , 一个外甥 , 一遍一遍地认真地过着马路 , 当然 , 每次 , 都是绿灯……  
分析:  
如果我们说南仔是一个有“良心”的孩子 , 你也许觉得太夸大其辞了;但是如果我们称其具有“是非感” , 相信你会认同 。  
其实 , 这两者在学者看来是一回事:良心 , 就是那个能够帮助我们分辨是非的内在声音 。  
我们不可能寄望于孩子先天就具有这种能力 , 因为所有导引他们正确行事的规则都有待于你的正确输入:你给了孩子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吗?你自己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吗?你保证他们都能理解你要求的那些规则究竟是什么含义吗?……如果有 , 你的孩子就一定正在建构一套工程浩大的、结构精密的道德制导系统 。  
这需要时间 , 所以你要有耐心 , 要不厌其烦 。进入幼儿园以前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 , 还没有是非观念;但随着你辅以奖惩的训练和强化 , 学龄前的他们已经知道做正确的事才能得到表扬—为了被表扬 , 他们开始有了朴素的是非观 , 有了稚嫩的良心 。这时如果发现他人的行为与所学相悖时 , 只要内心的声音够强大 , 他们最终会说出这句话:“这样不好 , 这样不对!”  
能说出这句话 , 代表他的道德制导系统已经启动了 。所以就算孩子指的是你 , 也绝不要因为所谓的自尊而呵斥他—你要做的 , 是向孩子学习 , 并为他们的成长而欢呼 。  
良心小测验  
请根据给出的5种分值 , 按照孩子的真实情况打分:  
一贯:5分;经常:4分;有时:3分;偶尔:2分;从不:1分  
1. 做该做的事 , 哪怕有人反对也坚持做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