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 )

  
这用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来解释,就是前概念思维 。前概念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大约在2到4岁之间),通过同化与顺应的作用,幼儿直觉思维便会接着发展起来 。这时,幼儿的年龄大体在4至6岁之间 。  
(四)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  
通过学习社会生存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发展自己的社会性,以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 。人的这种社会化过程既是儿童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的途径以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社会化是贯通人的一生的连续过程 。  
【婴儿心理健康的标准】人在婴幼儿期,需要获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会生活方式;对同辈和成年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种个人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体验,包括积极的情绪情感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喜、怒、哀、乐等;带领、跟随同辈人,与他们合作和竞争;对成就有自豪感;从事角色扮演等活动 。  
为此,他们应具备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质,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就能对说话声有反应,对人脸特别注意 。到2个月左右,婴儿应开始对人发出社会性微笑,即当照料者亲近他或满足某种需求时而发出的微笑(这跟与生俱来的嘴部笑容行为是不同的) 。到第4个月时应能产生认生感,即对陌生人产生恐惧 。半年后,婴儿应能明显地显示出依恋环境中特定人物的迹象,其首要的依恋目标通常是照料他的母亲 。  
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到满1岁时将达到第1个高峰,这个时候母亲的出现会给婴儿带来很大的安全感 。与此同时,父亲如果亲近婴儿,关注婴儿发出的信号并给予照料,婴儿对父亲的依恋感也应能牢固地建立起来 。到2岁时,有违拗、违抗照看者要求和指挥别人的现象发生,其情绪表达形式应表现出多样化,并且能够学会关心和爱护其他儿童,开展社会性游戏活动,具有移情能力 。在3至6岁期间,幼儿应开始形成道德情感和标准,并建立同伴关系 。  
第一页上一页12最后一页上一篇下一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