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不急于北伐,而是养精蓄锐,二十年后能否成功?( 二 )

  
刘备当初之所以那么轻易入驻益州,正是因为两大派系利益相争的结果 。刘备得到益州之后,比较看重东州派,却对益州派进行打压,因此引起了内部诸多矛盾 。  
在刘备在世时至少还能勉强持平,但是在刘备去世之后,内部矛盾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程度了,诸葛亮这么急着北伐,也正是为了转移矛盾 。  

如果诸葛亮不急于北伐,而是养精蓄锐,二十年后能否成功?
  
文章插图  
图片:诸葛亮北伐剧照  
其二,如果蜀国的军队进行休养,那么魏国的军队也会休养 。魏国所处的地势明显比蜀国更有优势 。  
吴、蜀两国对中原频频出兵,合起来消耗了太多中原的军事力量 。一旦给足时间让中原休养,魏国的修复速度必然比其他两方更快 。  
如果蜀国经过休养之后可以恢复到百分之百,那么魏国在同样的时间内则有可能提升到百分之一百五十 。两者之间的距离只能进一步扩大,绝对不可能拉近 。  
诸葛亮那么着急,正是因为他看到了蜀汉与曹魏的距离,只有赶紧北伐才是对蜀国最有利的 。一旦错过这个机会,想要成功伐魏只会难上加难 。  
如果诸葛亮不急于北伐,而是养精蓄锐,二十年后能否成功?
  
文章插图  
图片:曹魏军队剧照  
其三,所谓的蜀汉,意味着刘备用了汉朝的名义,而且他的政权向来都以汉朝正统自居 。  
别人称蜀国为蜀汉,可是刘备却称自己的政权为大汉,他建国时是打着恢复“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旗号进行的 。有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之所以没有选择其他两个贵族势力,而是选择刘备这个破落户,正是因为他看中自己是汉朝子民,恢复汉朝辉煌自然是急需干的大事 。  
如果他得到了蜀地之后,却选择自己享受快活,没有继续恢复汉室江山,那么他建国也就失去初衷了,如此一来刘备就成了和曹操一样的割据势力了 。  
如果诸葛亮不急于北伐,而是养精蓄锐,二十年后能否成功?
  
文章插图  
图片:刘备剧照  
诸葛亮之后所被流传千古,除了他忠心之外,谋略才是最主要的 。作为那么出色的军事家,他在还没出山以前都能够为刘备分析天下局势了,何况是他自己接手了以后呢?  
早在他启动计划之前,就已经摸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了 。所以,他之所以不先想办法发展蜀汉,而是选择北伐,主要还是因为蜀汉内部出现了太多矛盾,如果不转移,蜀汉覆灭的时间很可能更早 。  
再者,三国之间的地势也是逼迫他那么着急的重要原因,如果蜀国的地理位置和魏国相反,可能他也会选择养精蓄锐 。与其说他为了胜利而战,倒不如说他是为了自保而战 。  
如果诸葛亮不急于北伐,而是养精蓄锐,二十年后能否成功?
  
文章插图  
图片:诸葛亮剧照  
可惜最终自保失败,不但没有保住国家,连自己的命都没保住,只能说时也,命也!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我猜,薛宝钗是喜欢贾宝玉的 。要不,她怎么会嫁给他?  
当然喜欢! 不只是喜欢,而且是爱 。宝钗的确是爱着宝玉的 。要证据?唉,对黛玉的不由自主的醋意,宝玉挨打后探望时的情不自禁,听到宝玉梦里说“要木石姻缘不要金玉姻缘”时的“呆住了”,这些都是确确实实的证据 。但是,宝钗想嫁给宝玉吗? 没有 。如果因为爱他,就想嫁给他…  
【如果诸葛亮不急于北伐,而是养精蓄锐,二十年后能否成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