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体现A股结构性购买力 融资端应加大高质量资产供给( 二 )

  
此外 , 笔者认为 , 真正的优质资产还应契合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方向 , 机构资金对该类资产的“抱团”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 甚至可以有更高的溢价空间 , 且资金正常进出对该类资产估值的扰动也会比较小 , 不会形成恐慌性“羊群效应” 。  
第三 , 虽然资金“抱团”有着相当的合理性和一定的必然性 , 但市场主体也需要警惕“流量茧房” 。能够打破“流量茧房”的最有效方式 , 是A股市场吸纳更多维度和数量的优质资产上市 , 让价值投资理念内部的选择更多元 。  
笔者认为 , 如果市场主体投资理念一致度过高 , 从而将自己的资产池、标的选择桎梏于该理念覆盖的股票 , 则可能形成“流量茧房” , 加大高流量股的波动率、推高估值至非理性区域 。  
因此 , 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必须加大不同特点、发展阶段的优质上市公司供给 。而且 , 这一点与“十四五”期间实体经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诉求不谋而合 , 可以形成发展合力 。  
市场当然并不永远是对的 , 但完善的市场生态能够拥有更高的纠偏能力 , 持续行进中的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就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增强判断力、提高免疫力 。笔者认为 , 推进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举措能够增加融资端的高质量供给 , 从而促进投融资动平衡——这是机构资金“抱团”现象真正给市场上的一堂“公开课” 。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抱团”体现A股结构性购买力 融资端应加大高质量资产供给】 (责任编辑:DF52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