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阅读陪伴是关键( 二 )

  
专家们都认为,幼儿读物的“厚度”应该随着年龄逐渐递进 。3岁以下的孩子一本书20页足够多了,中大班开始看多幅连环画,再大一点,就可以尝试有章回的长篇故事了 。  
陪读用何方式?用心朗读+互动游戏  
早期阅读启蒙,亲子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方式 。如何把陪读进行得生动有趣,不至于让孩子觉得枯燥呢?专家们给出如下建议:  
阅读前先让孩子自己取书,让他在自己的小书架(最好要有)里挑一本想看的书 。或者先给一些提示,比如“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关于小兔子的书吧”,再让孩子去找书 。  
家长事先要把孩子的书看一遍并通读一遍,理解故事的进程、高潮,这样才能确保朗读时抑扬顿挫 。越是绘声绘色的朗读,孩子们越是提得起兴趣 。  
朗读完一遍后,或者读到一半时,可以根据故事内容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猜猜看,接下来会有什么可怕的事发生”,或者“如果你是图画书里的这只小兔,你会怎么办呢” 。  
识字重要与否?不做“识字机器”  
阅读必然伴随着识字,但幼儿阅读要达到怎样的识字效果呢?  
龚敏认为,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千万不要过早逼着孩子学字 。“学龄前的孩子,肯定还是从图画中理解故事更多 。文字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个图形,如果只是机械地记忆,认识再多字的孩子,也不过是台‘识字机器’,只认得一个个单独的字,却不理解文字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  
【培养幼儿阅读陪伴是关键】简健萍则指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如今中国的成年读物也越来越讲求“读图”,这正是在幼年时图画阅读严重缺失所造成的 。因此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应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图画阅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由图向文字过渡,到了成年以后就该完全以文字阅读为主了 。  
但简健萍也不反对学龄前的孩子在自发需求下识字 。“对于处在语言敏感期的3-6岁孩子,也不必扼杀他们主动学字的欲望 。当孩子觉得只有认识封面上的字才能挑到自己喜欢的书、只有认识包装盒上的字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食品时,家长便应趁机引导他们学字 。”  
亲子阅读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孩子大了,就该让他自己去读书,培养独立能力嘛 。  
点评: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孩子阅读,更是陪伴孩子一起分享阅读乐趣的时刻 。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长的这份陪伴以培养他们对阅读持久的兴趣 。  
误区二:时间一到,就把孩子拉过来看书,不管他是不是正在专注地玩玩具或是看一个电视节目 。阅读是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 。  
点评:粗暴打断孩子的兴趣点,把阅读当作一项任务强压给孩子,势必会增添孩子对阅读的厌恶和反感 。  
误区三:给孩子念完故事,总是叫他复述这一页讲了什么 。最好能把整篇故事都背出来 。每天给孩子反复念一首唐诗,直到他背出来为止 。  
点评:很多家长总是太功利,过分强调孩子的“输出”,却不重视自己的“输入” 。其实,只有足够多的输入,才会有让人惊喜的“输出” 。就好比写文章,要是没有充足的文学养料,哪能随心所欲地遣词造句呢?  
成长书单  
·东方娃娃独立绘本版杂志  
·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  
·DK科普·蒲蒲兰绘本馆  
·启发精选国际大师名作绘本(该书单仅供参考 。本期书单由早期阅读专家简健萍推荐,适合亲子阅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