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业“三中”投行业务去年狂揽180亿 上市审核收紧后IPO丰收可否持续?( 二 )

  
“现在中金提出的战略是‘数字化、区域化、国际化’ , 区域化和国际化都跟投行业务直接相关 。”据接近中金公司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透露 , 进入2021年 , 公司也在大幅扩招投资银行业务团队人员 。  
值得一提的 , 一直以来与“三中”并称为“三中一华”的华泰证券 , 2020年投行业务收入只排在了行业第六 。不过 , 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却达到了87.16% , 显著高于其他券商 。另外 , 据统计数据显示 , 华泰证券2020年股权主承销金额为1475.46 亿元 , 依然排在行业前三 。  
IPO新项目“供血”不足  
【券业“三中”投行业务去年狂揽180亿 上市审核收紧后IPO丰收可否持续?】2021年一季度 , A股新增受理的拟上市公司数量较去年第四季度大幅减少 , 合计新受理34家公司 , 仅是去年四季度的11% 。  
有国内中小券商投行相关负责人解释称 , 2021年IPO审核收紧明显 , 各地证监局从辅导验收环节就提出了不少问题 。而根据上交所的新规 , 保荐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需在发行人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前后 , 同步提交关于发行人上市条件、信息披露和核查问题的自查表 。这些均拖慢了企业申报IPO的进度 。  
“现在现场检查和督导也从严 , 项目流水和股东穿透查不清的 , 也不敢提交上市 , 怕被现场检查逼退 。机构自己也提高了质控内核标准 , 最近连挂牌精选层的项目想通过内核度不容易 。”上述券商投行相关负责人称 。  
拟上市企业方也有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企业和券商都谨慎了 , 净利润在五六千万的都在犹豫报不报 , 怕现场检查不稳妥 。”  
“总的来说 , 今年IPO市场规模缩减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是可以确定的了 , 但各家其实之前都申报了不少项目 , 最后呈现出的发行规模或许也不会下滑得很明显 。”上述券商投行相关负责人称 。  
据数据显示 , 截至4月14日 , 已申报IPO , 但尚未通过发审委或上市委审议的拟上市公司就多达468家 。其中 , 中信证券揽下50家位居第一 , 华泰联合与中信建投分别保荐37家和35家 。余下的海通证券、国泰君安、民生证券、中金公司、国金证券的保荐项目也均超过20家 。  
除此以外 , 还有多达225家公司已成功过会 。这其中 , 中信证券、民生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分别保荐29家、18家、12家、11家和11家 , 位居行业前五 。  
中信证券分析称 , 由于证监会对于已过会公司再次进行否决是小概率事件且批文存在有效期限制 , 这些已过会公司大概率今年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 , 保证IPO发行平稳 , 并且中长期来看 , 在注册制主要制度目标为“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大背景下 , 新股仍料将保持常态化发行 。而余下项目中 , 预计募资金额超过30亿元的大型公司占比仅有3% 。  
投行江湖地位新变局  
进入2021年 , 投行排位大战竞争依然激烈 。  
据数据显示 , 以上市日计算 , 2021年一季度共有100只新股实现A股上市 , 较2020年四季度减少了10只 。  
去年四季度 , 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均以主承销商身份完成了13单A股IPO项目 , 并列行业第一 。但在2021年一季度 , 两家券商均被海通证券反超 。数据显示 , 海通证券1-3月作为主承销商完成了11单A股IPO项目 , 主承销收入7.12亿元 , 均排名行业第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