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概念太热闹?专家表示这些概念不能走偏了

_原题为:“碳中和”概念太热闹?专家表示这些概念不能走偏了  
摘要【“碳中和”概念太热闹?专家表示这些概念不能走偏了】在“碳中和”不断被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上议程之际 , 该领域内一些专家却认为 , 各界至今对“碳中和”的理解仍存有诸多亟待澄清的误区 。“对于碳中和的有些理解走偏了 。”5月8日 ,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在“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作主旨演讲时直言 , 目前非二氧化碳、森林碳汇、水稻养殖甲烷等概念很热闹 。但他强调 , 实现碳中和最为直接与可靠的方式就是改变能源结构 , 没有捷径 。(第一财经)  
在“碳中和”不断被各级政府和企业提上议程之际 , 该领域内一些专家却认为 , 各界至今对“碳中和”的理解仍存有诸多亟待澄清的误区 。  
“对于碳中和的有些理解走偏了 。”5月8日 ,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在“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作主旨演讲时直言 , 目前非二氧化碳、森林碳汇、水稻养殖甲烷等概念很热闹 。但他强调 , 实现碳中和最为直接与可靠的方式就是改变能源结构 , 没有捷径 。  
潘家华列出了一组数据:二氧化碳中的80%是由化石能源产生 , 甲烷至少有40%由化石能源产生的 , 氮氧化合物中的30%也是由化石能源产生 。如果化石能源能够归零 , 90%的温室气体都跟着去了 。因此 , 当前碳中和的“碳”主要指的就是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 。虽然其他的碳也重要 , 但现阶段不是主攻方向 , 不能喧宾夺主 。  
对于能源转型中的总量控制 , 他提出 , 化石能源是有污染、不可再生的 , 所以需要控制 。但是可再生能源应该多多益善 。如果一个地方的企业有无限“风光” , 可以充分发展这些产业 , “没必要控制总量” 。  
节能减排和增加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两条基本路径 。目前 , 一些重化企业仍寄希望于通过碳补偿的方式实现碳中和目标 , 如提出建设“碳中和林” 。  
潘家华引述国家林草局2019年出版的《中国森林资源普查报告》表示 , 我国森林碳汇一年4.34亿吨 。如果换算成二氧化碳 , 也只有12亿吨 。而中国2019年全口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是140亿吨 , 其中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102亿吨 。  
对于森林碳汇对于化石能源碳中和的作用 , 他形容为“杯水车薪” 。绿色植物是碳汇 , 也是碳源 。这些碳绿色植物是气候中性碳 , 从大气中间吸收二氧化碳 , 最后它的生命体要枯枝落叶、要死亡时 , 碳又会回到大气 。因此 , 绿色植物不可能是永远的碳汇 。  
除了自然手段 , 另一种技术手段 ,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也被视为增加碳汇的重要工具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对此表示 , CCUS在目前的技术体系下来说 , 还是非常有限的 。“一个是成本的问题 , 每吨二氧化碳都是200到800元 , 折算到每度电相当于0.24元 , 怎么受得了?”  
作为国家激励减排的有效工具 , 碳交易市场牵动着许多投资者的心弦 。今年2月底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湖北省、上海市调研碳市场建设工作时表示 , 全国碳市场建设已经到了最关键阶段 , 要倒排工期 , 全面开展对接测试 , 尽早实现系统运行 , 确保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