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披违规“强监管”态势持续 交易所前5个月采取监管措施逾200条】近年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力度明显增强,今年以来“强监管”态势不变 。今年前5个月,交易所采取的监管措施中,涉及信披违规的有242条,占比超过五成 。市场人士认为,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促进合规信息披露是监管工作核心之一 。(证券日报)
近日,一家科创板公司因疑似调研纪要流出,且内容涉及公司未来业绩、产能建设、与特定客户开展合作等核心信息,遭到上交所问询 。
近年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力度明显增强,今年以来“强监管”态势不变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据沪深交易所网站梳理发现,今年前5个月,交易所采取的监管措施中,涉及信披违规的有242条,占比超过五成 。
市场人士认为,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促进合规信息披露是监管工作核心之一 。提高上市公司信披质量,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工作的重要内容 。
沪深交易所
【信披违规“强监管”态势持续 交易所前5个月采取监管措施逾200条】信披违规处罚占比超五成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据沪深交易所网站数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沪深交易所合计采取监管措施432条,针对信披违规的有242条,占比56% 。具体来看,针对信披违规行为,深交所采取监管措施127条;上交所采取监管措施115条 。以上交所采取的115条监管措施来看,包括书面警示60条,同比增加33.33%;通报批评39条,同比增加8.33%;公开谴责16条,同比增加14.29% 。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集中在财务造假或重大事项虚假披露、利用违规信息披露进行题材炒作、业绩承诺不兑现等问题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陈雳表示,一线监管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的处罚,是为了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基本利益 。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对于公司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披露不完全、披露虚假信息都将导致不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不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环境 。因此,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必须要严格监管,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繁荣稳定 。
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波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证券交易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责,加大信披监管力度,大背景是“零容忍”态势下的从严监管趋势,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 。
上市公司信披质量
关系到资本运作审核
在实践中,对于信披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监管层采用分类监管,其再融资申请等适用“绿色通道”审核 。
2020年9月份,证监会表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实施分类审核 。在审核主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时,对新受理的最近连续两个信息披露工作考评期评价结果为A的上市公司予以快速审核 。
据沪深交易所数据统计,在最新一期考评周期中(上交所为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深交所为2019年),合计有712家公司被评为A(优秀)类 。
另外,监管层持续完善上市公司信披制度 。3月19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完善信息披露基本要求,新增简明清晰、通俗易懂原则,完善公平披露制度,细化自愿披露的规范要求等;同时完善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增加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要求,新增上市公司应当制定董监高对外发布信息的行为规范要求 。5月7日,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编制及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证监会就上市公司年报和半年报信披规则进行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