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中班科学活动打瞌睡的硬币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体会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打瞌睡的硬币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 。
2.体会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
活动准备:
1.硬币、小纸条(宽度要比硬币直径宽一点儿) 。
2.视频资料: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的变化 。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
教师请幼儿看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状态变化的视频资料,并启发幼儿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2.教师给幼儿展示科学小实验,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 。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小朋友认真看 。
操作过程:
(1)手握成拳头状 。
(2)将小纸条放在拳心上 。
【中班科学活动打瞌睡的硬币教案反思】(3)在纸条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 。
(4)另一只手拿住纸条的一端(离硬币远的那端),迅速地抽出 。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什么了?
幼儿根据所见回答:纸条虽然抽出来了,但硬币还留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 。
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想)
3 . 幼儿操作,感受惯性 。
提供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
提问:你们知道硬币为什么打瞌睡吗?
组织幼儿讨论 。(根据感受谈谈)
4 . 教师小结 。
小结:当抽出硬币下的纸条后,硬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
活动反思:
探究是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同时探究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自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幼儿自己建构起来的,使幼儿真正理解和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孩子的 。
孩子通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手记录,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记录与同伴交流,体现了分享经验的快乐,并产生了“我想做,我能行”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
- 空腹喝牛奶不好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空腹喝奶会怎么样啊
- 发烧捂被子里出汗这种治疗方式科不科学 发烧要不要盖被子捂着
- 运动神经元会不会遗传下一代 活动神经元病的症状
- 520有什么活动可以做 520怎么过比较有意义
- 有哪些科学依据可以证明 白酒与什么不能同吃
- 家访后续活动怎么写 大学生家访新闻稿
- 幼儿园大班和中班每天的饭菜量是多少 公立幼儿园一周食谱表
- 2011年中国学生营养日的主题为 学生营养日活动方案
- 你给自己规划了哪些养生计划 以养生为主题的活动方案
- 腾飞时代汗蒸馆怎么网上购票 汗蒸馆怎么搞优惠活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